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活動公告

活動資訊精彩回顧

112-05-06

蜻蜓石:擁抱生態農場的幸福民宿:昆蟲學者巧遇黑水虻,成就生產、生態、生活兼顧自給自足的永續小宇宙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1486
本場講座邀請到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名譽教授-石正人老師與讀者分享,如何在兼顧生態均衡的基礎上,透過循環經濟模式,朝向環境永續的目標邁進。石教授投入昆蟲領域超過三十年,曾任教於臺灣大學昆蟲系,並擔任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執行長、臺灣昆蟲學會理事長等,在昆蟲研究、教學及推廣層面皆奉獻許多心力。55歲從學校退休後,石教授決心要改變生活態度,做自己喜歡的事,於是來到宜蘭頭城,運用過去累積的專業,期望透過友善農業和共享經濟模式,實現生態永續的理念。
 
講師初到頭城時,到處都是蜻蜓飛舞,「蜻蜓石」的標誌意象即是一雙蜻蜓。而因為蜻蜓唯有在生態良好的地方才能生存,建造民宿時特別考量了如何最小限度地破壞,讓建物和環境可以融合在一起,傳達「生態、永續、幸福」的經營理念。自工業革命以降,科技技術的發展全面改變了人類生活,提供許多便利,但也造成環境汙染、氣候變遷、物種消失、病蟲猖獗等負面影響,石教授持續思考的議題,即是如何在「生產」、「生活」、「生態」之間取得平衡,讓三者能夠均衡發展。因此,蜻蜓石在農場裡維持了一個小型生態系,其中配置了不同生物(如蔬果、蟲、雞、蜜蜂等),透過生物間的競爭、合作及循環,大為降低對環境的衝擊,並且建立起一套獨特的循環經濟生產模式。
 
在這套循環經濟建立的過程中,黑水虻扮演了重要角色。石教授善用黑水虻的生物特性,將之運用在廚餘及生物廢棄物的處理,並產出飼料、有機肥料,循環利用於農場的蔬菜及雞隻。為此研發的自動化飼養系統,還申請了專利認證。黑水虻的應用在台灣雖然僅是起步,但在荷蘭、法國等多個國家已漸受重視,甚至設置了大型的黑水虻工廠,以黑水虻處理廚餘,有效消除惡臭、減少甲烷及碳排放,更創造了新興的產業鏈和就業機會。
 
台灣天然資源稀少,許多原物料來自國外進口,未來「廢棄物的資源化」將是重要課題,也是環境永續必要的發展方向。石教授以其專業,回應當前國際關注的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Net Zero(淨零排放)、ESG等議題,期望讀者聆聽後能對昆蟲產生新的想法,共同在生態永續的領域持續努力。

影片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