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3-25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的真實剖析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2127
5月24日閱讀講座邀請到鏡文學文化組胡慕情主任,講師先以黏土:灣寶這本著作的誕生過程作為開場。提到創作過程一度陷入停滯,直到意識到時間不等人,若錯過與關鍵人物的訪談,將無法重現真實故事,才促使她重新振作,最終完成這部作品,也反映了她心境的轉折與堅持。
接下來,講師分享自2005年起,她開始採訪樂生療養院的抗爭運動。雖然如今樂生療養院已不會全數拆除,但部分區域仍面臨危及建築安全的風險,抗爭因此仍在持續中。即便在2014年爆發臺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社會大眾對捷運安全產生恐懼,支持樂生的群體依然勇敢搭乘捷運,持續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聲援,展現了堅定的信念與行動力。講師提到之所以透過寫作、演說,是期盼其讀者轉變為願意關注公共政策的公民。
講師提到湯母熊殺童案,講述曾文欽因兒時的不幸導致成年造成的這場悲劇,也談及北捷隨機殺人事件、日月明功案以及洪中丘案、服貿等社會案件,訪問北捷案的被害者當家屬談到鄭捷的死亡,她仍不理解為何孩子會死去,至今她仍不敢靠近捷運,她想知道更多,也不想要這個事件被社會遺忘,她想了解孩子被殺害的真實原因。講師認為她的寫作若因媒介的限制,可能會影響閱讀者對於議題的理解,進極對於受訪者受到更多的壓力。
本次閱讀講座聚焦於過去幾起沉重而深刻的社會事件。講師以多元視角切入,引導與會者重新思考這些議題,進一步深化我們對公共議題的理解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