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活動公告

活動資訊精彩回顧

111-01-22

機會命運由此去!台灣老桌遊的前世今生(王亞灣)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2917
今日戶外春雨綿綿恰好適合聆聽一場從桌遊來看歷史的午後美好時光,由大富翁銀行遊戲棋 副總經理王亞灣講師主講【命運、機會、由此去!打開一百年來臺灣囝仔的童年。】帶領聽眾展開台灣桌遊的前世今生,「遊戲」是人類文明的共同經驗,人類最早的遊戲起源於西元前3000年源自埃及賽尼特棋Senet(今生之旅),而中國的遊戲最早則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圍棋」,至於臺灣的桌遊遊戲源自日據時期的「雙六」,而「雙六」是奈良時代由唐朝傳入日本,並於平安至江戶時代盛行,上流社會婦女常玩同時也是她們的嫁妝之一,不過在二戰後即衰退。
而臺灣日治同期的中國大陸也玩桌遊,在上海出現三軍棋還有陸軍棋、鬥獸棋、升官圖等,根據記載民國16年時陸杏初在虹口僱工10餘人,開辦中國棋子玩具廠生產陸軍棋,三軍棋應是自陸軍棋衍生而來,前身為陸海空軍棋是二戰結束以前就出現在上海的桌上遊戲。歐美對台灣遊戲的影響則是引進了跳棋、撲克牌、大富翁等,《跳棋》被西方國家稱之為Chinese Checkers,其實跟中國沒什麼關係,只是銷售噱頭,聽起來比較有東方的神祕感。它源於1884年出版的《哈爾瑪跳棋》(Halma),是2-4人的正方形的跳棋遊戲。1892年時,德國的遊戲公司(Ravensburger)申請了六角星型棋盤的專利,成為現在所見的《跳棋》。《大富翁》這個遊戲的歷史可以回溯到1903年的The Landlord’s Game,後來1935年出版Monopoly。民國51年(1962)臺灣公司黎光行以大富翁為註冊商標,出版了現在臺灣通行多年的大富翁遊戲。
而陪著臺灣人走過百年光陰的桌遊,從50年代當時社會既壓抑又保守的風氣,政府與民眾對於玩遊戲的看法是這種玩具鈔票即容易在無形中造成兒童好勝賭博成性的惡習慣,危害兒童心理健康甚大,警方以嚴令所屬密切注意取締,逐步進入到60-70年代的百花齊放,由於經濟漸豐、民風漸開、主題豐富、多元發展,桌遊內容取材自電視節目、電影、動漫、民間故事、運動等,發展出如《天地牌》、《非洲尋寶》、《青天審案》、《大家來破案》…等。遊戲開發者希望透過遊戲來傳遞中國文化。來到了80-90年代桌遊遊戲猶如被打入冷宮,由於少子化、電腦化、多元化的影響讓桌上遊戲面臨到生存的危機,因此80年代中期開始退居成為小眾文化,只剩傳統遊戲仍有固定的市場如麻將、撲克牌、象棋、圍棋、大富翁等。民國百年之後在新式桌遊的引進、積極推廣生根加上台灣原創的活力,讓桌遊得以復興。而新式桌遊不僅將遊戲年齡向上延伸,其產品美術視覺多元、材料配件精緻、規則變化性高以及遊戲化學習推波助瀾都讓桌遊在市場上更加受到歡迎。【遊戲力】是你的超能力可說是桌遊的益處,可強化反應、記憶遊戲、資訊運算、抽象藝術、閱讀理解、尊重規則、陳列設置、收納歸位、勝負態度、享受過程、理性思考、感性人文….等。面對遊戲的新眼光,則應玩得快樂:自在享受、全情投入;玩得優質:內容健康、題材正向;玩得節制:生活紀律、習慣培養;玩出能力:學習知識、練習決策、應變反應、勝負態度。最後講師以【遊戲能拉近距離,建立親子好關係】作為最佳註解。

影片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