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活動公告

活動資訊精彩回顧

111-02-20

台灣俗諺語的智慧

發佈單位:系統資訊科 點閱率:810
台灣俗諺語的智慧/許青木校長
 
許校長一開頭先用呂蒙正的破窯賦,作為今天課程的開端,逐一針對賦中的每一句話詮釋其典故與意思,並說明這首詩意謂著,每個人都應該順其自然,在自己所在的階層守住本分,因為有時候的時運不濟不是自己不夠努力,而是機運尚未到。校長接著指出最近剛過完年,大家都會吃一種年菜,而年菜在台灣南北的飲食習慣有不同,南部人的長年菜是波菜,而北部人的是用芥菜、其源自客家人的刈菜,曬乾後變福菜,不論是哪一種都是吉祥菜的意義。
 
許校長接著以象棋之楚河漢界為例,以閩語介紹「項羽千金之力,不值劉邦四兩命」,意指項羽家世背及武才超卓,但是在人格特質上的差異所形成的時運不同,便輸給了只有四兩命的劉邦,說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當切入主題台灣話或是閩南語時,校長說事實上真正的臺灣人,是原住民族。但臺灣人入住臺灣後,便將這些真正的臺灣人更名為「番仔」!目前唯一離島的原住民是在蘭嶼的達悟族。而檳榔是臺灣口香糖,是臺灣早期嫁娶的配件之一!
 
目前大家在講的臺灣話,事實上是源自於福建的漳州、泉州,而漳州&泉州話在發「母親」的口音是有所不同的。目前,臺灣的閩南話與大陸的廈門發音較相近。而福建的漳州、泉州的臺灣話則源自於河南地區,經多次遷移至福建定居。以前福建的人想移民到臺灣,必須經過黑水溝(臺灣海峽),因為黑水溝水深海象變化多端難測,所以會有10去、6死、1折返的諺語,所以真正可以移民到臺灣的人只有3位。
 
福建的臺灣話之所以叫作河洛話,是因為其源自於河南地區的語言,這裡的語言係以黃河、洛河兩地的簡稱來說明河南地區的語言,故稱為河洛語(用臺語發音),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閩南話。閩南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發音,校長即席舉一個「香」字來用 4個不同音,可以唸出一個事物的意境與豐富層次!這是叫作「轉音」。有時兩兩疊字,必須唸不同音,是「轉音」要求,當有三個字疊字,也要用抑揚頓挫唸法。
 
校長引用拜拜時常會用三牲或五牲,一般最常見的三牲為豬、雞、魚,這三種供品組合,有時也會用豆干(台語發音)來替代,取其意為作官。而五牲通常是拜天公。無論是三牲或五牲,會拿掉內臟,是因為內臟比較不乾淨。另外,我們常聽到有人七月半拜拜要用鴨子,是因為鴨子游水能壓住游走的鬼魂,所以會有七月半的鴨子,不知死活⋯⋯因爲它要被抓去當祭品了。一般員工員工吃尾牙時容易臉色凝重,因為很擔心會被向到雞頭,因為雞頭代表你是「家」(台語發音)出來的、多餘的,相反的員工比較喜歡吃頭牙,因為頭牙是農曆的2月2日,能吃頭牙代表老闆找你來工作,這ㄧ年內都有工作。
此外,也有諺語說:紅柿要是出頭,羅漢咖就流眼淚。指的是時節已經到秋季了,仍舊衣食住行都沒有著落、無法豐足回家,所以流眼淚。而羅漢咖大多住在寺廟內的18羅漢神像腳旁,所以被一般人約定俗成的稱「羅漢咖仔」。以前的結婚是用黃昏的昏字,現在只有在廈門還保有這樣的習俗,台灣現在已經沒有黃昏結婚的。在臺灣,比較重男輕女,所以女生嫁人的動詞要有一個「家」字邊,而男生用「取」女,來稱娶老婆。早期福建移民過來臺灣的人,都是男性,然後再娶臺灣當地的平埔族女性為妻,所以我們有唐山公、沒有唐山婆。
2個小時的分享,讓大家很享受青木校長的台灣俗諺語典故與寓意解析中

影片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