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聽視障活動

百年對話:閱讀藏品、對話東南亞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2547
一、如有持續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入館建議佩戴口罩。如有體溫超過攝氏37.5°,請返家就醫休息,擇日再來館閱讀。
二、實施人數控管,場地客滿後將不再開放入場,敬請見諒。
三、本場講座經講師授權,同時開放線上直播:Youtube直播網址
                                   
《內容簡介》
講者:袁緒文
/百年對話特展 策展人
與談人:陳聖元展演嘉賓: EKO Widodo
印尼爪哇島皮影戲偶和木板戲偶永恆的對峙
百年對「嗆」:一個爪哇,多元發聲
甚麼?不同戲偶代表不同的宗教信仰的立場,戲偶也會對嗆?本次「百年對話特展」中除了人與物件的對話,物件與物件的對話也是精采的呈現,本講座將透過國立臺灣博物館在日本時期所帶入的爪哇戲偶:中爪哇皮影戲(Wayang Kulit)與東爪哇木質平面傀儡(Wayang Klitik)。此兩種戲偶種類分別代表來自中爪哇地區印度教信仰中的史詩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的神話角色,而來自東爪哇地區的戲偶代表各地王朝更迭故事以及仕紳階級訴說英雄故事。
    一個代表印度教信仰的正統性,一個代表地方民間仕紳與伊斯蘭信仰的話語權,這兩個相衝突又相互融合的勢力,到底該怎麼找到對話的方式?透過本展策展人自2019年對於館藏木質平面傀儡的研究累積的袁緒文研究助理,與本展文案撰寫人之一,陳聖元老師,一起跟大家聊聊「一個爪哇,多元發聲的戲偶們」。同時,邀請在臺灣長期進行爪哇傳統舞蹈演出的EKO Widodo老師為大家展現戲偶們穿在身上的服飾密碼,精彩可期歡迎踴躍參加。
《講師簡介》
袁緒文(Emily),為國立台灣博物館教育推廣研究助理。主要研究聚焦於台灣社會對國際移民的包容性和博物館可近性。2015年被指派在博物館內執行移民導覽員項目,包含提供多語言導覽,主要為東南亞語言、英語和中文,並協助博物館與移民社區之間建立聯繫。2016 年以來,博物館與東南亞移民社群至今已舉辦多項東南亞區域文化相關的藝術節、展覽、教育活動等以及東南亞國家的收藏品的詮釋。現已辦理過「南洋味家鄉味特展(2017)」與「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並與移民工社群共同辦理文化藝術節慶相關活動。自2019年聚焦研究館藏木質平面傀儡及東南亞國家的收藏品的詮釋
對談與展演簡介》
陳聖元老師其專業研究領域為印尼表演藝術,同時為百年對話特展文案撰寫人之一,曾在印尼日惹專攻爪哇皮影戲演出,擔任多項東南亞區域文化相關的藝術教育活動等多元文化講師。
EKO Widodo老師來自中爪哇,已經住在臺灣九年。熱愛藝術,爪哇傳統舞蹈演出。長期在臺灣進行皮影戲,人戲,及爪哇舞臺劇的推廣與展演。尤其擅長來自中爪哇-沃諾索博的一支傳統舞蹈 Tari Hangesti。
********************************************************************
《注意事項》
※本館閱讀講座免費自由入場,入場時間為13:30-14:00(7歲以下孩童請斟酌入場),場地客滿後,不再開放入場,講座地點將視參與人數做必要之調整,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需要研習時數之公務人員或教師,請於活動開始3天前至專屬網站報名 (教師報名請點擊:網址,公務人員報名請點擊:網址)。時數認證以現場簽到退為準,一定要簽到及簽退才會核發2小時研習時數。為維護個人資料保護,且避免時數登錄錯誤,恕無法現場報名。
 
※教師報名後如欲取消,請於報名期限截止前至專屬網站自行取消,恕無法於報名期限截止後協助取消。講座開始15分鐘內(14:15)可簽到,逾時恕不受理;16:00整開放簽退,若講師提早結束講座(含Q&A),則提早開放簽退。
活動資訊
QR-Code
QR Code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