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活動公告

活動資訊精彩回顧

112-08-19

火星之旅--過去,現在,未來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2213
今日講座主題在探索宇宙中火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特別邀請美國航太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NASA/JPL)火星任務工程師同時也是火星探測車毅力號操控駕駛負責人嚴正博士前來演講。今日也特別於講座開始前播放《火星偵探軌道號Revealing Mars》與《NHK航向火星The Voyage to Mars》兩部影片,強調讀者先備知識提升閱讀力。
在《火星偵探軌道號Revealing Mars》這部影片,美國太空總署發射新太空船,展開長達5年的研究探察,將掀起宇宙的面紗、揭開火星的秘密。而《NHK航向火星The Voyage to Mars》片中將美國太空總署的火星探險計劃作有系統的介紹,並可在片中看到1975年維京任務所拍攝的火星表面照片顯示出最早的生命跡象。
長久以來,人類對火星充滿好奇,火星上究竟有沒有水?那裡住著火星人嗎?這些未知,讓人類發射各種探測器和太空船前往火星,希望一探火星的奧秘。
身為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機器人系統及控制部門的負責人嚴博士每天看火星車的紀錄引發他強烈興趣,認為在太空上放一部車子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嚴博士在2012年負責「好奇號」的探測車操控任務,他談起遠端操控探測車的過程,表示火星和地球實在是距離很遠,所以每遙控一次,必須要等15分鐘才知道這個動作的結果到底是如何,等訊號傳回地球,又動一下,又是十幾分鐘。也由於火星和地球兩個星球有時差,火星的一天大概是地球的24小時又40分鐘左右,克服兩星球的時差、不斷輪迴,也是一大挑戰。因為火星車必須要白天才能做事,有日光才能拍照,才能傳送照片回地球,所以火星車一整天的工作,儼然成為科學家們日夜顛倒的壓力,也就是說做火星探測工作確實是很漫長的任務。
嚴博士介紹毅力號科學探測儀器上面有來自各國的設計,上方有個鏡頭可以看到火星上的物質,由於火星上有大量二氧化碳,人類登入火星需要氧氣,上方設計亦可將二氧化碳轉換成氧氣,也就是一輛火星車是可以顯示人類知識進展的結果。毅力號測試過程還必須將氣溫溫差降到適合的溫度,所有裝備好了才開始火星之旅。這個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有二:必須將採集的sample帶回地球;火星直升機是一項技術演示,是首次在另一個世界測試動力、受控飛行,因此它也有身負人類第一個登上火星的飛機重任。
透過探測器降落火星影片,我們看到火星表面實況,探測器必須找適合的表面降落,而且火星探測器外圍必須裝十幾個氣囊,這是為了保護它機體,以利順利降落,我們可以想像就像是一串葡萄砸下地面般,從此降落器誕生在火星上。火星繞太陽每兩年一次,當太陽地球火星繞成一條線時,是最近的距離也是最佳發射的時機,因為落地精密度必須到某一程度才能精準降落。降落的關鍵時間也只有短短7分鐘,這驚悚的7分鐘是我們無法遙控的,而當我們從地球接收到降落的訊號時,降落過程也早已結束。此外,創新號的計畫也是在火星上可以產生很大推力,在空中待著並轉向攝影,這也是一個很刺激的嘗試。
我們現在透過網站where-is-the-rover,可以知道毅力號探測器目前所在位置,它已經找到20個標本,在短短一年之內追蹤了很多地方,取樣很多標本。主要的目標是要尋找生命的存在,透過機械手臂上攝像頭近距離看岩石結構,也投過鑽子鑽進岩石敲碎取出樣本,希望將這些回傳的資料帶回地球檢驗並仔細看陳設如何,觀察是否有生命的跡象。在未來2028-2030年期間,我們預計將樣本裝進太空船拿回來地球。
火星上究竟有沒有生物?嚴博士認為也相信它一定會存在過,只是會在宇宙的某一個角落,但火星能不能像月球一樣被人類登陸並且發現外星生物的存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此講座後半場由引言人孫維新教授與講師嚴正博士的詼諧對談,一一的回覆讀者許多疑問,可見此次講座引起大家相當大的迴響。最後,嚴博士勉勵在場的年輕朋友學習更多事物,當您覺得學習的內容是一件無聊的事情時,那要去選擇自己有興趣而且能夠持續維持興趣的事情,才能真正發掘自己的能力!期許臺灣未來有更多年輕學子從事太空相關行業,一起探索未知的領域。
本次講座結合本館「名偵探科男」暑期青少年集點活動,聽完講座就可集點,集滿點數及兌換小禮,不僅像在宇宙中身歷其境,更可獲得小禮,簡直收穫滿滿!

影片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