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活動公告

全部訊息

114-10-07

從臺灣博覽會到大阪世博 國資圖「GO!來去博覽會」一次看百年世界展覽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137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下簡稱國資圖)11492日至115125日,於總館3樓期刊區舉辦「Go!來去博覽會」特展。本展以館藏日文舊籍1935年「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為策展核心,並結合舊報紙介紹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呼應今年盛大舉行的「2025大阪‧關西世博會」,透過珍貴文獻、圖像並搭配當時知識分子的出版日記,帶領觀眾回顧近百年來的重要展覽,體驗跨越時空的文明風景,並見證臺灣持續參與國際舞台的身影。
1935年的臺灣博覽會是臺灣歷史上首場大型綜合性博覽會,展期僅50天卻吸引超過275萬人次,總參觀人數突破334萬,成為全民盛事。展場內容涵蓋農業、交通、教育、文化與國防等領域,並特設「兒童王國」,包括米奇、桃太郎、野良犬黑吉與飛行塔等新奇設施,吸引無數小朋友目光。許多人為此遠道而來,展現當時社會對這場博覽盛會熱情,也留下日記紀錄,成為世代傳承的珍貴記憶。
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首次在亞洲登場,成為當時最具規模的國際盛會。中華民國亦積極參與,展館外由藝術家楊英風創作的雕塑〈鳳凰來儀〉,以振翅姿態象徵吉祥與文化新貌,展現臺灣兼具藝術底蘊與現代精神的一面。這場盛會讓世界看見亞洲的能量,也使臺灣的文化與科技成就獲得國際注目,為亞洲現代化寫下重要篇章。
今年登場的「2025大阪‧關西世博會」,以「未來社會實驗場」(People's Living Lab)為主題,聚焦於智慧科技、文化交流與永續發展,體現人類社會對未來藍圖的探索與實踐。國資圖以1935、1970展覽為主軸,呈現展覽如何折射時代精神,並回應館方百年來守護知識、推廣文化的初衷,也讓參觀民眾延伸關注今年的盛會,並想像未來的可能。
本展特別感謝中央通訊社、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的協助,提供珍貴圖像,使觀眾能更完整理解展覽的歷史意義。觀眾不僅能從中體會1935年臺灣博覽會的全民參與,理解1970年大阪萬博所象徵的亞洲視野,並延伸至今年2025年世博會中看見全球對未來的期待。本展是一場跨越古今的文化旅程,邀請民眾前往國資圖總館3樓期刊區參觀,一同穿越時空,感受展覽所帶來的記憶與想像。
此外,觀眾可於FB打卡後,至3樓櫃檯兌換本展精美明信片,並加蓋一枚1935年臺灣博覽會紀念章。明信片限量220張,送完為止。
QR-Code
QR Code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