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活動公告

活動資訊精彩回顧

113-03-28

氣候變遷改寫了我們的未來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1437
在氣候變遷的時代,地球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劇烈變化。我們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也迎來了轉型與創新的契機。面對氣候緊急時代,世界各國終於定調:以2050年達到全球淨零排放為目標。相較於10年或20年前,科學共識、政治決心、資本市場都更能夠支持我們規劃與執行任何減緩或調適作為。

今天的講者葉欣誠教授,是《地球2.0淨零革命:氣候緊急時代的永續之路:綠色經濟.韌性調適》一書的作者,目前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也是台灣知名的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專家。他在演講中分享了對氣候變遷的最新洞察,並提出應對氣候變遷的行動方案。

依據相關數據指出,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達到420 ppm,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超過1.1°C。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全球平均氣溫可能會在2030年之前突破1.5°C,甚至在21世紀末達到2°C。氣候變遷的影響已經在世界各地顯現,包括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增加、海平面上升、以及生態系統破壞等。這些影響將對人類社會造成嚴重的衝擊。

葉教授強調,企業在氣候變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企業不僅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來源,也是氣候行動的重要推動者,企業參與是全球減碳的真實動力。例如Apple公司宣布,2030年供應鏈要達到碳中和,帶動全球許多企業開始正視此議題。企業可以透過低碳轉型,避免產生排放的活動、減量、置換、吸存、抵換等方法來降低碳排放、提升營運效率,並創造新的商機。低碳轉型不僅可以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也可以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我們需要採取調適措施,以減輕氣候變遷的衝擊。調適措施包括基礎設施建設、防災應變、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等。葉教授指出,調適工作需要全球各國的共同努力。各國應攜手合作,分享經驗與資源,共同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講座結束前,講師特別預留了問答時間,現場讀者對此議題踴躍提問,有讀者詢問「自然碳匯」的效力,葉教授表示光靠「自然碳匯」,難以達成目標,要靠CCUS(碳排放的捕獲、再利用及封存),停止使用化石燃料是方法之一,透過自然及人為的力量加起來,才較可能實現綠能循環經濟。也有讀者提問「核能發電」是否能解決現有問題?葉教授指出,核能是因地制宜的,而台灣是一個獨立的電網,加上面對淨零排放的凶猛來襲,不可能完全放棄核能。建議應以再生能源為主,優先選用光電、太陽能、風力等發電方式,而核能也是選項之一,目前大約佔6-7%的發電量,雖核能不能完全解決問題,而堅持不用核能則確定不能解決問題,相關問題都留給我們對未來能源與淨零問題許多探討與思辯的空間。

透過今天的講座,葉教授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氣候變遷的未來圖景。他呼籲各界攜手合作,共同努力,邁向永續與韌性的地球2.0。

影片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