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活動公告

活動資訊精彩回顧

109-08-21

[講座] 10/24創傷與復原–縱使擺盪在生命的低谷,記得往前行(潘佳琪)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13419
生命潛藏了許多挑戰,逆境存在我們每天生活的日常,如實地面對與修煉總是需要深具勇氣。今天下午閱讀講座很榮幸邀請暨南大學諮商中心的潘佳琪心理師,來為我們分享「創傷與復原–縱使擺盪在生命的低谷,記得往前行」,藉由此講座分享如何辨識創傷,從認知創傷到找到復原力。
 
面對創傷往往我們會有戰或逃,抑或是會有解離等正常反應。而心裡因此也會產生連鎖的生理反應。我們最初面對壓力源的方式,會漸漸累積呈生理機制的學習結果,從而產生壓力反應。而當我們覺察到有時候壓力反應會比壓力源的影響更會可怕時,就能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反應的復原之旅,透過覺知找到讓你有安全感,而能慢慢靠近壓力源的方法。也學會了開始接納自己的缺陷,了解多數行為反應都是身體為了自我保護,以及想改變就必須從了解根本開始。創傷之所以需要修正,因為它有可能會讓你變得侷限、無法體驗新的生活型態。這種說不出口的壓力反應,即使多年後,已經無法具體描述當時的感受,然而身體仍可能處在經歷恐懼、暴怒、無助、戰或逃的狀態。
 
要了解這個歷程,就需要學習大腦的機制,其中記憶與海馬迴有關,這是因為長期記憶儲存在這裡。另一個重要部位為杏仁核,它位於海馬迴旁邊,也會影響記憶力,但是杏仁核並沒有將感官訊息與記憶聯繫在一起,而是連結情緒。杏仁核是幫助創造內隱記憶,例如制約學習,根據記憶中附著的情緒強度來衡量記憶的存儲方式,充滿強烈情緒的記憶很容易被想起來,而較低的情緒或不太興奮的經歷就會消失。處理與克服創傷最重要的技巧,是在面對恐懼反應引發的強烈感受時,慢慢學會接地,回到當下。如果你的想法、呼吸等狀態,都快到讓令你無法自行調節,請改變你的動作、呼吸或注意力。去關閉現在仍未結束的戰禍逃反應或解離的循環反射。另外資源越多,你的恢復力越強,
 
理解了自己,情感與生理機制,而從新詮釋創傷,讓創傷具積極力量,感謝佳琪老師透過分享,讓讀者們一起探尋自身的力量、能力與資源,引動復原力,慢慢醞釀出生命的豐盈與自在。透過佳琪老師的分享,我們體驗到知識就是力量。當我們更多認識自己也同時理解如何「處理創傷」後,才可能採取適當的作為。
 
 

影片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