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無障礙專區
開放時間
意見信箱
EN
站內搜尋
Menu
登入
活動公告
公告資訊
全部訊息
其他公告
徵才公告
新聞稿
志工訊息
各類活動
全館活動列表
電影享讀
閱讀講座
研習活動
藝文展覽
兒童活動
媒體與資訊素養
主題書展
聽視障活動
活動資訊精彩回顧
活動報名
全館活動查詢與報名
當期活動簡訊
歷史活動簡訊
主題活動
臺灣閱讀節
閱讀全壘打
世界閱讀日
就愛聽閱讀
永續發展
主題巡迴展
中臺灣技職教育資訊站
2024亞太公共圖書館論壇
百年館慶
Rss新聞訂閱
數位資源
數位閱讀推廣
數位資源介紹
數位資源入口網
自建學習資源介紹
到校館所推廣服務
電子書
電子書服務介紹
電子書服務平台
教育雲電子書整合服務平台(教育部)
電子書資料庫
語言學習與檢定
語言學習資料庫
語言檢定資料庫
兒童樂閱讀
兒童繪本
影音資源
圓夢繪本資料庫
期刊報紙
電子期刊
電子報紙
電影休閒
電影資料庫
音樂資料庫
線上視聽媒體中心
自然與社會科學
自然科學資料庫
社會科學資料庫
人文與原住民文化
人文藝術資料庫
設計師之手
原住民學習資源
臺語客語學習資源
數位典藏
數位典藏服務網
日文舊籍
舊版報紙
永續閱讀資源推薦
讀者服務
線上申請
活動報名
預約訂位
參訪導覽
班級工作坊
網路辦證
場地借用
閱覽服務
借閱證申請
關於借還書
閱覽相關規定
視聽資料
資訊設備借用服務
圖書遺失賠償
期刊報紙服務
館藏介紹
館藏類型
特藏文獻資料
本館出版品
選書師推薦好書
智慧服務特色
AI智慧館員
iLib Guider尋書導引APP
iLib Reader電子書APP
數位資源一證通
智慧機器人
微型圖書館
智慧型RFID預約取書服務系統
VOD公播
智能語音便利服務
綠能機房
相關服務
資料薦購
上網服務
筆電優先使用區及充電區
檔案應用專區
特約商店
影印服務
館際合作服務
無障礙服務
聽視障服務
無障礙設施平面指示圖
無障礙友善服務
無障礙停車資訊
中興分館無障礙服務
黎明分館無障礙服務
其他相關資訊
分眾導覽
親子兒童
青少年
樂齡
多元文化族群
聽視障
意見信箱FAQ
常見問答
意見信箱
意見信箱處理進度
來館資訊
開放時間
休館日查詢
總館
黎明分館
中興分館
精武分館(委由臺中市立圖書館全權營運)
交通資訊
總館
黎明分館
中興分館
精武分館
空間設施
不同視角的國資圖
樓層空間導覽
閱覽空間
多媒體視聽中心
數位休閒/美術中心
導覽QRCode
餐飲/商店
關於我們
本館簡介
認識我們
館長介紹
歷任館長介紹
組織職掌
科室簡介
館徽與吉祥物
公共藝術
榮耀佳績
交流與合作
國際交流與合作
國內合作
協助我們
企業捐贈
捐贈圖書
企業捐贈芳名錄
志工專區
志工差勤系統
志工訊息
志工行事曆
檔案下載
服務規則
緣起
志工大事記
政府公開資訊
政策、書表與報告資訊
圖書館相關要點與使用規定
機關重要政策
業務統計圖表
政府資料開放專區
個人資料保護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專區
獎助資訊
網站導覽
無障礙專區
開放時間
意見信箱
EN
活動公告
公告資訊
全部訊息
其他公告
徵才公告
新聞稿
志工訊息
更多
各類活動
全館活動列表
電影享讀
閱讀講座
研習活動
藝文展覽
更多
活動報名
全館活動查詢與報名
當期活動簡訊
歷史活動簡訊
更多
主題活動
臺灣閱讀節
閱讀全壘打
世界閱讀日
就愛聽閱讀
永續發展
更多
Rss新聞訂閱
更多
數位資源
數位閱讀推廣
數位資源介紹
數位資源入口網
自建學習資源介紹
到校館所推廣服務
更多
電子書
電子書服務介紹
電子書服務平台
教育雲電子書整合服務平台(教育部)
電子書資料庫
更多
語言學習與檢定
語言學習資料庫
語言檢定資料庫
更多
兒童樂閱讀
兒童繪本
影音資源
圓夢繪本資料庫
更多
期刊報紙
電子期刊
電子報紙
更多
電影休閒
電影資料庫
音樂資料庫
線上視聽媒體中心
更多
自然與社會科學
自然科學資料庫
社會科學資料庫
更多
人文與原住民文化
人文藝術資料庫
設計師之手
原住民學習資源
臺語客語學習資源
更多
數位典藏
數位典藏服務網
日文舊籍
舊版報紙
更多
永續閱讀資源推薦
更多
讀者服務
線上申請
活動報名
預約訂位
參訪導覽
班級工作坊
網路辦證
更多
閱覽服務
借閱證申請
關於借還書
閱覽相關規定
視聽資料
資訊設備借用服務
更多
館藏介紹
館藏類型
特藏文獻資料
本館出版品
選書師推薦好書
更多
智慧服務特色
AI智慧館員
iLib Guider尋書導引APP
iLib Reader電子書APP
數位資源一證通
智慧機器人
更多
相關服務
資料薦購
上網服務
筆電優先使用區及充電區
檔案應用專區
特約商店
更多
無障礙服務
聽視障服務
無障礙設施平面指示圖
無障礙友善服務
無障礙停車資訊
中興分館無障礙服務
更多
分眾導覽
親子兒童
青少年
樂齡
多元文化族群
聽視障
更多
意見信箱FAQ
常見問答
意見信箱
意見信箱處理進度
更多
來館資訊
開放時間
休館日查詢
總館
黎明分館
中興分館
精武分館(委由臺中市立圖書館全權營運)
更多
交通資訊
總館
黎明分館
中興分館
精武分館
更多
空間設施
不同視角的國資圖
樓層空間導覽
閱覽空間
多媒體視聽中心
數位休閒/美術中心
更多
關於我們
本館簡介
認識我們
館長介紹
歷任館長介紹
組織職掌
科室簡介
更多
交流與合作
國際交流與合作
國內合作
更多
協助我們
企業捐贈
捐贈圖書
企業捐贈芳名錄
更多
志工專區
志工差勤系統
志工訊息
志工行事曆
檔案下載
服務規則
更多
政府公開資訊
政策、書表與報告資訊
圖書館相關要點與使用規定
機關重要政策
業務統計圖表
政府資料開放專區
更多
:::
活動公告
公告資訊
全部訊息
其他公告
徵才公告
新聞稿
志工訊息
各類活動
全館活動列表
電影享讀
閱讀講座
研習活動
藝文展覽
兒童活動
媒體與資訊素養
主題書展
聽視障活動
活動資訊精彩回顧
活動報名
全館活動查詢與報名
當期活動簡訊
歷史活動簡訊
主題活動
臺灣閱讀節
2024臺灣閱讀節
2023臺灣閱讀節
2022臺灣閱讀節
2021臺灣閱讀節
2020臺灣閱讀節
2019臺灣閱讀節
閱讀全壘打
2024閱讀全壘打《永續未來式》
2023閱讀全壘打《回味經典》
2022閱讀全壘打《人生教練學》
2021閱讀全壘打《健康守備》
2020閱讀全壘打《疫後新世界》
2019閱讀全壘打《未來處方箋》
2018閱讀全壘打《夢想向前行》
2017閱讀全壘打《夢想向前行》
2016閱讀全壘打《夢想向前行》
世界閱讀日
2025世界閱讀日《閱野現蹤 定向悅讀》
2024世界閱讀日《閱境江湖》
2023世界閱讀日《閱讀轉運站》
2022世界閱讀日《索書號》
2021世界閱讀日《閱讀背包客》
職想閱讀博覽會
2020世界閱讀日《職想閱讀》
2019世界閱讀日《登閱先鋒-STEAM玩出新未來:》
就愛聽閱讀
永續發展
永續共識
SDGs的介紹
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2024永續發展論壇
綠色建築
綠色閱讀
綠色科技
綠色關懷
綠色夥伴
主題巡迴展
公共圖書館巡迴展簡介
慢讀好食刻-全國公共圖書館巡迴展
印刷字造-全國公共圖書館巡迴展
原創繪本大解密-全國公共圖書館巡迴展
用夢想設計人生-全國公共圖書館巡迴展
育兒BOOK夢-全國公共圖書館巡迴展
書寫旅圖-全國公共圖書館巡迴展
和土地談戀愛-全國公共圖書館巡迴展
臺灣原創故事繪本巡迴展
電影巡迴Fun映會─文學與閱讀篇巡迴展
電影巡迴Fun映會─動畫篇巡迴展
立體書趴趴GO巡迴展
凱迪克繪本巡迴展
中臺灣技職教育資訊站
2024亞太公共圖書館論壇
百年館慶
Rss新聞訂閱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小
中
大
列印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而IE7或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
首頁
活動公告
各類活動
全館活動列表
全館活動列表
走進雲霧森林 - 探索山椒魚特展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270
走進雲霧森林—探索山椒魚特展
展覽推廣活動:
閱讀講座: 5/3日 下午14:00 (地點:2樓國際會議廳)
導覽服務:定時導覽每日4場每場約30 分鐘(周二至周日 9:30、10:30、13:30、14:30 )
展區紙雕學習單
開幕典禮: 4月23日上午10點
紙芝居故事展演:展出期間每周五、六、日三天 ,採不定期演出 (上午11:00,下午13:00 ,惟實際演出的場次與劇碼以當周二海報公告內容為準)
什麼是山椒魚?
臺灣稱呼小鯢為「山椒魚」一詞,是沿用日本學者稱呼。曾有日本古書敘述山椒魚身上會有日本花椒的味道,但現今的日本學者也沒有在小鯢科的山椒魚身上聞到花椒味道。所以小鯢會被稱為山椒魚,至今還是個謎。
山椒魚雖然命名為「魚」但卻不是魚,而是屬於兩棲類的有尾目之下的小鯢科。生活史有一部分在水裡進行,有一部分在陸地上進行,所以不是魚。有尾目大多居住在溫帶地區,大部分於北半球,少部分分佈在南半球的南美洲北部。而小鯢科只分布於北半球的北端,包含西伯利亞、中國東北、韓國、日本和臺灣。臺灣的5種山椒魚是目前已知全世界的小鯢科分布的最南界、緯度最低的地區,因此可是十分的稀有!
山椒魚的登島
山椒魚的有尾目祖先曾與恐龍活躍於地球,是許多地球生物的大前輩。至於屬於小鯢科小鯢屬的臺灣島嶼山椒魚如何來到臺灣呢?就要從冰河時期說起。冰河時期的地球水氣聚集在南北兩極與高山上,如南湖冰河圈谷、雪山冰河圈谷。造成當時的海平面下降120公尺,形成陸橋,讓臺灣與歐亞洲大陸相連使得歐亞大陸的動植物可以播遷到臺灣。在冰河期,適宜在溫帶生活的山椒魚由於緯度高的地區變得更冷,氣候使山椒魚往緯度低的地方遷移,比如臺灣。所以臺灣是冰河時期山椒魚的一個避難所。冰河退去後,海平面上升,臺灣與歐亞大陸間的陸橋消失,山椒魚於是被隔離在臺灣。平地的高溫不再適合山椒魚生存,於是留在臺灣的山椒魚被迫遷移到溫度較冷卻更適宜的高山上。源自於歐亞大陸溫寒帶的生物,因氣候動盪與臺灣獨特的高山地形,導致被隔離在不同高海拔棲地族群且呈間斷分佈。仿如高山島嶼的生態環境,孕育出5種臺灣古老特有的山椒魚種類。
臺灣的五種山椒魚
臺灣共有5種山椒魚,分別是觀霧山椒魚(
Hynobius fucus
)、臺灣山椒魚(
Hynobius formosanus
)、南湖山椒魚(
Hynobius glacialis
)、楚南氏山椒魚(
Hynobius sonani
)及阿里山山椒魚(
Hynobius arisanensis
)。5種山椒魚因為棲息的高山地形差異產生適應演化,故外型上有所不同。臺灣的山椒魚數量本身就極為稀少,棲地不連續與地形阻隔的限制,讓山椒魚族群間難有遺傳交流的機會。而近年來氣候變遷、棲地汙染及人為活動干擾的因素,都導致山椒魚的生存遭受到嚴重威脅。
本展出內容係運用自臺北市立動物園、內政部國家公園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共同合作辦理,詳細介紹了臺灣高山地區山椒魚的生態環境、生活習性和保育措施,呈現許多珍貴影像資料和艱辛的研究成果。
紙芝居故事展演內容簡介
實際演出的場次與劇碼以當周二海報公告內容為準
故事主題
故事內容
找水
透過故事中的主角小椒椒拜訪觀霧森林中的好朋友們,過程中認識了水的狀態及森林如何涵養水源。
愛說反話的小椒椒
經由故事中的小椒椒和莫氏樹蛙的對話認識了觀霧美麗的環境,也看到人類對環境的破壞……..
夠了就好
原住民泰雅族的祖先秉性純樸ヽ善良,得到上天的好意照顧:生活上所需的山豬肉ヽ山泉水ヽ小米ヽ木材……等,只要呼喚就會出現,不必辛苦耕作ヽ打獵ヽ挑水ヽ砍材,日子便可以過得幸福滿足。後來因為養成了貪心ヽ浪費ヽ懶惰等壞習慣而辜負了大自然的美意,最後得到的報應就是要用勞力辛苦工作才能換取飽暖。這個故事告誡人類不可累積壞習慣,毫無節制地奪取大自然物資,要體認日常生活所需「夠用就好了」,才能讓我們的地球資源永續利用。
平安鮭來真好
故事透過櫻花鉤吻鮭自述說明,從卵黃囊孵化開始,談到櫻花鉤鮭的生存困境,國家公園的保育人員如何進行復育,現在快樂生活的小櫻邀請大家到武陵來拜訪牠。
活動資訊
活動日期
:
4/23 09:00~6/15 17:00
連絡方式:
037-996100轉851
活動地點:
總館 1樓藝文展廳
適合分眾
:
親子兒童
樂齡學習
青少年
新住民
志工
公共圖書館家族
 
主題:
#環教
生態
保育
相關檔案
走進雲霧森林-探索台灣山椒魚.pdf
相片
1ED0BFBC-30DF-494C-9B1F-EBA1CEC23D61
山椒
海報
臺灣山椒魚
電子邀請卡-01
QR Code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