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活動公告

活動資訊精彩回顧

113-07-13

臺灣護國群星產業生態系解析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1716
今天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臺灣護國群星產業生態系解析」在國資圖眾多讀者的期待中舉行。本次講座由財團法人吳大猷學術基金會與本館共同主辦,邀請到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服務中心組長、台灣低軌衛星產業聯誼會秘書長及台灣太空產業發展協會副秘書長的廖榮皇博士,為大家深入解析全球及臺灣太空產業的發展現況與未來挑戰。

廖榮皇博士以他豐富的專業背景和多年的產業經驗,從全球太空衛星發展趨勢切入,詳細介紹了衛星製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及應用服務等四大衛星產業的發展脈絡。

在講座中,廖博士特別以SpaceX星艦軌道試飛任務的案例,訴說「成功的失敗」的重要性。SpaceX星艦軌道試飛任務三次發射皆在歡呼聲中解體爆炸,因為這些人知道失敗的發射已達成階段性目標,每次的爆炸都收集到珍貴的資料,為未來的成功發射累積了寶貴經驗。

依照人造衛星軌道跟地球的距離來區分,這些衛星可以被分為低、中、高軌 3 種,低軌道衛星主要用於衛星網路傳輸;中軌道衛星則以衛星定位、導航功能為主,如Google Map服務即依賴中軌道衛星來達成;高軌道則運用於衛星電視、衛星語音專線等服務。目前全球共有9,900顆衛星在太空中活躍,有超過九成的衛星,是離地表在 2,000 公里以內的低軌衛星。

衛星通訊在衛星應用服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別是在印尼等多島國家,通訊衛星提供了無可替代的網路連接。而臺灣的臺馬海底電纜多次遭遇的意外損壞,顯示了衛星通訊在建構網路韌性上的重要性。各種天災人禍都可能造成通訊中斷問題,例如花蓮強震讓山區陷入斷訊,又因為道路中斷,維修人員難以進駐,因此以直升機運送低軌衛星設備進駐天祥,是台灣首次將低軌衛星技術用於救災通訊。而俄烏戰爭中,電纜遭受破壞,Starlink衛星系統協助烏克蘭維持當地通訊,也突顯了衛星通訊的價值。

這場講座讓在座聽眾了解,在面對未來的太空科技產業,應該具備那些思維與觀念,廖博士以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對產業的洞見,也表達他對臺灣太空衛星產業未來發展的期許。目前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占全球市值超過25%,而臺灣衛星產業在全球產值中的占比僅為2%,以該產業高度成長的趨勢來看,他相信,若臺灣衛星產業能努力多年,有機會達到新的里程碑,未來將會可望看見「護國群星」。

最後,廖博士以「悲觀的人總是對的,但要創造歷史就要樂觀」來勉勵大家,悲觀雖不易犯錯,但對未來的前景樂觀以待,才能有改變歷史的機會。

影片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