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活動公告

活動資訊精彩回顧

110-01-09

[講座] 01/09 欲望的美學:情、慾與靈性的探險 (彭明輝)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2804
人活著,有沒有比飲食男女、聲色犬馬、功名利祿(本能慾望)更值得追求的?
怎樣的人生最幸福? 講者彭明輝博士以此開場破題,並針對人的需求以馬斯洛(心理學家)需求理論金字塔形圖來做解釋,馬斯洛說:低階需求適度滿足後,會自動追求高階滿足。並區分出二個主要層次的需求一為「生而知之不學而能」:最初階為【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包括食、衣、住、行、性的滿足】。次階為【安全的需要(safety needs)包括身體、財產與工作的基本保障】。第三階是【情感與歸屬感的需要:包括友情、愛情、對團體的歸屬感與聯結、互動】。第四階是【尊重的需要(needs for esteem)】。另一個層次為「學而知之勤習而能」:是為金字塔的第五階【認知與瞭解的需要】、第六階【美感的需要】、第七階【自我實現的需要】、頂端【超自我實現】。但事實上則是沉溺於本能慾望。彭博士並提出一個見解他說教育應含括3部分-職業教育、公民教育、人文教育,但我們卻都只著重在職業教育、公民教育,而嫌少人文教育,於是彭博士說他是一個很體制外的台灣人同時也說求學時期更是個體制外的學習者,之所以會如此歸因於他在國中時閱讀到一本書【湖濱散記】,這本書也深刻影響了他在人文藝術上的造詣,他視【湖濱散記】如詩般優美、神聖的⽣命,以「絕⼤多數⼈清醒到能幹體⼒活,⼀百萬⼈中只有⼀個能有效地運⽤智性,⽽每⼀億⼈之中只有⼀個能活出如詩般優美、神聖的⽣命。」又「我想要完全清醒⽽⾃覺地活,徹底專注於⽣命中絕不可或缺的本質,看看我能不能從中獲得教誨,⽽不是在臨終時才發現我根本未曾活過。」是這樣的句子深刻地影響了他對生命與眾不同的視角與體悟。接著以繪畫和音樂來詮釋美的意境與感知,因為”美“會讓人的心一直往下沉但並低落而是深刻,好的藝術品好的音樂會讓你安靜下來引導你安靜下來,情感昇華則能自我實現,而文化藝術就是精神與情感的昇華,更高的可欲和滿足。
最後彭博士談到如何「⾃我實現與精神的昇華」沒有精神與情感的昇華,就辜負⽣命潛在的意義與價值,並且被本能慾望驅策,彼此毫無差異。另外,偉⼤的⽂學與藝術將內⼼世界「看不⾒、聽不清,摸不著」的底層聲⾳轉譯成更容易覺察、體會的閱讀、聆賞或視覺經驗它們。照亮⼼靈世界,喚醒內在的渴望,提供精神與情感的昇華管道與具體體驗,⾒證內⼼世界與⽣命中更值得嚮往、追求的可欲和滿⾜,從⽽造成氣質上與價值抉擇的持久性變化。這也是“精神與情感的昇華並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

影片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