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活動公告

活動資訊精彩回顧

114-05-28

雪山盟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2564
本日的閱讀講座是由國資圖與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共同合辦,邀請到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李瑞宗副教授演講,由林文和處長開場,在全體與會者合影後,旋即由教授帶出雪山的介紹其海拔3886公尺,全世界各地皆有雪山,是較為通俗的山名。雪山向西而下,還有大雪山(其實比雪山低矮)、中雪山、小雪山等。日本也有大雪山,中國雲南有雪山:玉龍雪山、梅里雪山、白馬雪山,非洲吉力馬札羅山也被稱為赤道雪山。泰雅原住民稱此山「Sekoan」,意為碎石與裂縫,雪高翁山為泰雅語「Sekoan」的音譯,跟雪沒關係。清代方志有時稱雪山為玉山,或北路玉山。1867年,雪山被標為Mount Sylvia,什麼是Sylvia,森林之意。在其南方,另有一座更高的山標為磨利生山,而Mount Morrison也就是玉山。
雪山除了是深受國人喜愛登山之處,過去也曾多次被作為戲劇題材像是「聖稜的星光」以雪霸國家公園武陵管理站的工作人員為主軸,這些工作人員的日常生活、挫折、情感,以及他們對大自然的保育熱情,都圍繞著這片山區展開。而「聖稜線」正是這片壯麗山景的象徵與核心。我們較為熟識的早期臺灣於1897-1898年的「假製臺灣二十萬分一圖」,1932-1934年「臺灣二十萬分一帝國圖」提供了宏觀的地理概貌,對於了解臺灣的地理變遷、行政區劃和聚落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講師在講座中也呈現其以前與學生及其他學者至雪山登山的照片,並講述當年的種種故事,讓與會讀者透過圖像紀錄一窺雪山沿途山景之美,也體會到雪山、大霸尖山聖稜線上所構成臺灣高山壯闊景觀,整場講座帶出雪山名稱的由來,更傳達了人們登頂後發自內心,最真實且由衷的喜悅情感。

影片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