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活動公告

活動資訊精彩回顧

113-08-10

利用衛星觀察太空天氣和地球環境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1210
遼闊的宇宙充滿奧秘,太空科學與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衛星科學技術如何改變人類的生活,並有效輔助氣象預測及自然災害的監控?本場講座邀請到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劉正彥老師蒞臨分享,介紹衛星科學的實務運用與成果,並講述近年來在教學現場的趨勢發展。
 
宇宙,是一個兼含時間與空間的概念,涵括了「上下四方」及「古今往來」,大氣、太空、天文等學科,雖都以空中為研究領域,卻有不同的定位和研究範疇。在太空研究學門裡,強調的是科學探索與科技應用的相輔相成,例如太空/衛星計畫、太空工程之中,太空端(衛星)、載具端(火箭)、地面端(作業中心)各個環節都牽涉到繁複的技術運作與跨領域應用,因此「太空科技沒有科學是茫然,太空科學沒有科技是空想」。
 
回顧我國太空發展的歷史沿革,從早期的雷達監測,到後來的衛星觀測及太空科學,人造衛星技術的誕生,讓我們得以更精確地觀察太空大氣現象,並監測地球環境中的電漿態,進而達到災害監控與預測的成效。這些科學研究看似遙遠抽象,實則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包括通訊、定位、導航、軍事、航空等等,都可能受到太空大氣的影響。
 
講座中也介紹了我國的人造衛星,如新台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二號、三號、五號、七號)的技術特色和功能,具體展示了衛星對於人類生活的多樣化協助。最後,講師以親身經驗分享了太空科學與科技教育的現況及展望,包括幾個新興衛星任務,以及透過國際合作,將共同參與立方衛星任務等,期待未來有更多青年學子有志投入太空科學研究的領域。

影片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