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活動公告

活動資訊精彩回顧

111-01-08

[講座]01/08我們與思覺失調症的距離 (王敬庭、洪瑄隄)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3492
今天的講座要來探討心理健康議題,邀請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住院總醫師洪瑄隄醫師與住院醫師王敬庭兩位年輕醫師,來為大家剖析有關「思覺失調症」這個充滿神祕色彩的疾病。從電影《黑天鵝》、《瀑布》等電影,和《我們與惡的距離》電視劇,以及在近年的社會事件如「小燈泡」事件,都是「思覺失調症」的案例,思覺失調症過去也跟「可怕」、「危險」、「不定時炸彈」等負面形象連結在一起。但面對思覺失調症,我們該怎麼做呢?

上半場的王敬庭醫師從什麼是思覺失調症,其病因與症狀等面向談起。「思覺失調症」最早在國外被視為「早發性癡呆症」,在臺灣以前被稱為「精神分裂症」,2014年起則正名為較為中性且讓人覺得仍有機會治癒的「思覺失調症」。通常是因為大腦中的多巴胺失調,而患者無法靠自己去扭轉多巴胺的失調,以精神異常、認知功能退化的方式作為表現。「思覺失調症」影響全世界1%的人,各種社經地位的人都有可能罹病,部分也與遺傳相關。患者可能出現妄想或幻覺等症狀。

下半場洪瑄隄醫師則進一步闡述,面對這樣的疾病,該如何治療,如何調整心態去面對,也談到在醫學、社會上,能提供什麼支持及治療。

許多患者因為怕副作用、怕被發現,所以選擇不接受治療。洪醫師則強調為什麼要接受治療,最重要的原因是,發病五年內是黃金治療期,若治療,症狀會緩解或部分緩解,若不治療,不斷復發後則功能會受損,便難以回復原功能。在藥物治療方面,傳統藥物只能減輕正性症狀;新一代藥物則還能減輕負性症況,副作用較少;新一代的長效針劑,則藥效更穩定,並提升用藥便利性。另外還有非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復健治療等治療方式。醫院治療可醫症狀選擇急診、門診、病房、日間病房等醫療方式;居家治療則有社區復健中心、康復之家、支持性就業等協助方案。

透過今天這場演講,我們對於「思覺失調症」有進一步的認識與理解,也更加知道如何面對這項病症。當社會上有些民眾,受到這個疾病的影響時,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同理、更多的支持,以及如何尋求醫療與社區協助。

影片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