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充滿挑戰,無論是疫情的衝擊、教育體制的改變,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議題,皆顯示出我們正處於一個動盪變遷的時代。面對這樣的環境,如何重新檢視親子間的關係,並建立起親子間的連結,成為了一個許多教育工作者與家長關心的議題。吳曉樂老師今天下午的閱讀講座為讀者們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視角,強調以賞識孩子的獨特性為基礎,透過溝通和理解,適度放手,找到一個可以親子可以自在的另類關係。
曉樂老師在講座中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和溝通的重要性。他分享了自己在台中女中等學校教學上的經驗,提到每次課前都先聆聽學生的心聲,讓學生感受到充分地被聆聽,就能深度去理解課堂上討論的議題。這種理念不僅適用於學校教育,同樣也能在家庭中實踐。只要陪孩子夠久夠深入,他們願意表達他內在的心聲
曉樂老師也提到沉默與獨處的重要性,大量的補習與課程充滿在孩子的生活,對於學習未必是好事。只有適度的休息與思考,才能讓學習能夠內化,而不是焦慮被內化。透過獨處跟自己好好談下去,進一步反思,讓自己得到真正的休息。此外,吳老師還關注了青少年在社群媒體中的處境。他指出,社群媒體的使用不僅增加了青少年的焦慮和自我厭惡,還加劇了比較心理和社交壓力。因此,他提倡與朋友面對面的交流,別害怕錯過社群的互動,強調認識自我和環境之間的平衡,讓孩子有足夠的空間去休息和成長。
孩子面對挫折時,需要家長的支持和鼓勵。吳曉樂老師提到,停止過度照顧,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並轉化為成長的機會。他強調了自我照顧的重要性,並以舞蹈的比喻說明,每個人都需要站在自己的重心上才能與他人共舞。這種韌性不僅是對抗困難的能力,更是一種自我成長和發展的態度,讓孩子能夠堅強地走過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當曉樂老師觀察到如今的學生為什麼壓力這麼大,他收到的回應是"因為沒有一個東西是可以放下的",而收到學生的信件中有一半以上是表達家庭對於自己的困擾,這讓他去反思家長往往陷入過度付出的陷阱,他提到武志紅老師的一段話:"付出型的人,因為太難享受生命,所以容易無意地追求痛苦上的平等。我付出這麼多,我真的很辛苦,你要回報我,以你自己的痛苦。"曉樂老師借以呼籲我們停止這種犧牲的文化,讓孩子學會獨立和自我照顧。他以麵店裡長大的親友的故事來說明,有時候閉上眼睛也是一種休息,自我照顧同樣重要。因此,教育不僅是灌輸知識,更應該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韌性,韌性是回來的能力,未來的人生,適度閉上自己的眼睛才會有休息。
曉樂老師最後提到作家李維菁的一段話來鼓勵各位讀者,「雙人舞有個重點中的重點,不管是作為一切的基本步,還是再困難再複雜的舞技,重點在於兩人那樣身體的交纏,緊密相貼,看起來互相依存,實則,兩人都站在自己的重心上。」爸媽過得很好、更有重心,對於孩子就是一種莫大的祝福。感謝曉樂老師的閱讀講座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參考框架,更推薦了不少好書,讓讀者們回去後可以進一步透過好書進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