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2-01
神力.女力.社會力:臺灣民俗性別敘事影像展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2312
主題:我來・我見・我思索:臺灣民俗現場中的性別觀察
邱怡澍以其親身參與的多項民俗活動為主軸,分享了她在白沙屯媽祖進香、大甲媽祖遶境、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等活動中的觀察,並提出性別分工的深層探討。而在活動另一個亮點中,陳峙維博士以其深厚的學術背景與實務經驗,為整場講座注入更多文化與藝術的視野。講座另一亮點是邱怡澍與陳峙維博士的精彩對談。陳博士以音樂學者的專業,點出音樂如何塑造民俗活動的節奏與情感,與邱怡澍的影像觀察形成呼應。兩人深入討論性別在文化傳承中的多元角色,讓現場觀眾不僅了解過去,也展望未來。
游淑珺教授以多年的田野研究經驗,剖析臺灣民俗信仰中的性別角色與權力結構。她分享了她在大甲媽祖遶境的現場觀察中發現的細節:女性參與者雖在遶境儀式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在決策權與主導地位上依然受到限制。此外,她探討了其他民俗活動如迎城隍與八家將中性別符號的象徵意涵,揭示這些傳統儀式如何隱含性別階級的再現。
孫嘉穗教授的演講除了探討全球媒體在性別議題上的敘事外,還新增了一部分聚焦於臺灣原住民媒體的性別再現。她提到,原住民女性在主流媒體中常被框限為「傳統」或「異域風情」的角色,這樣的刻板印象掩蓋了她們在現代社會中的多樣身份。孫教授分享了一些具代表性的原住民影像作品,包括紀錄片與新媒體創作,這些作品挑戰了傳統性別角色的再現方式。
總結
這場講座匯聚了性別研究、媒體文化、民俗音樂、地方文創與教育實踐的多元視角,不僅提供了理論深度,也帶來了實務啟發。通過五位講者的專業洞察,與會者對於如何在文化實踐中融入性別平權的理念有了更全面的認識。這場對話進一步證明了性別視角的重要性,並激勵更多人投身於跨學科的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