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活動公告

活動資訊精彩回顧

112-03-11

公民科學新鏡界:科學攝影的瀰漫力量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2049
科學的本質,是透過有系統的方法,經由觀察、假設、實驗 、結論的過程,探索自然現象背後的道理,並藉由歸納分析形成新的知識 。科學工作者對真、善、美的追求,兼具理性與感性,與藝術創作的過程不謀而合;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常有視覺上的驚豔,不斷開啟人類的新視野, 本次策展人楊翎博士分享參賽者透過攝影捕捉各種尺度或角度下的精彩畫面和過程,從實驗室研究等級的顯微鏡、望遠鏡、造影儀等,到一般相機和手機所攝得的平面影像,作品多是經過長期觀察、假設、實驗或操作等種種等待,始攫取到按下快門的精彩瞬間,並以科學圖說傳達作品的科學意義。

介紹拓凱獎「天造乎人為乎」是賴露釧作品,作品紀錄乾旱缺水的情況下,養殖吳郭魚的魚塭遍布一個一個凹洞。梅雨季開始,吳郭魚開始進入繁殖期,為順利繁衍下一代,雄魚會用嘴巴把河底的砂石仔細叼開,挖出一個能容納自己和雌魚的凹洞,雌魚進入後產卵,就會把卵含在口中孵化下一代。在影像本身、影像的產出過程,和創造影像的手法上具有創意和科學內涵,而大江獎得主陳惠珠的作品「尿遁」,紀錄五色鳥親鳥,正準備衝入樹洞育雛,剛好有兩隻蟬在樹洞附近活動,蟬目睹五色鳥朝自己方向衝過來,情急之下立即排液減輕體重,以利逃脫。蟬專門靠吸食樹液維生,當吸進大量樹汁後,身體會變得笨重,遇到緊急情況時,會本能地將體液排出體外,減輕體重以利逃跑。透過科學攝影百里獎得主廖哲葦,得獎作品「繽紛自然牙」,拍攝手法是將自然牙製作成1.0-0.3mm厚度切片後,透過雙重偏光攝影原理,捕捉自然牙的牙釉質晶格,在光線穿透後產生色散的虹光影像。

科學中充滿藝術,楊翎博士秉持以藝術、文學、音樂介入科學,科學攝影展除了鼓勵科學工作者把研究過程中產出的專業影像介紹給一般民眾,讓觀賞者經由視覺的感動與震撼體會影像中的科學之美,也鼓勵社會大眾使用手邊的攝影器材,將自己日常生活中經由觀察所領略到的科學之美,以攝影的方式捕捉記錄下來。

影片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