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活動公告

活動資訊精彩回顧

114-05-28

臺灣黑熊野放後追蹤成果分享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2505
這場講座邀請大家走進野生動物追蹤調查的世界,帶領我們理解「野放後的下一步」。追蹤並不是單純的監測,而是守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橋樑。從黑熊的移動路線、活動模式,到與人類之間的互動,都能提供珍貴的資訊,成為保育工作的基礎。

講師姜博仁博士分享,自2020年起,研究團隊已追蹤十二隻野放臺灣黑熊。其中兩隻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第一隻黑熊「Mulas」被野放在距離拾獲地三十五公里外的陌生環境。研究團隊謹慎追蹤了一年,發現牠能在短短兩小時內攀升四百公尺的大崩壁,展現了驚人的適應力與生存能力。第二隻黑熊「Umas」則被釋放在臺東關山鎮附近,研究目的在於觀察黑熊在農地周邊的行為模式。結果顯示黑熊與人類確實能和平共處,春夏在淺山活動,秋天則往高海拔覓食,呈現出隨季節而調整的生態智慧。

在這一切背後,科技扮演了關鍵角色。黑熊配戴具有延展性的頸圈,透過 GPS 衛星定位與電子圍籬,研究人員即使身在辦公室,也能即時掌握牠們的行蹤。這些資料的累積,不僅豐富了學術研究,也成為推動野生動物救傷、野放與保育的重要依據。

這場講座讓我們看見,追蹤不是控制,而是理解與守護。透過黑熊的真實故事,我們更能體會野外追蹤工作的價值,也期待這份認識能促成更多交流與討論,讓人與自然的共生之路走得更遠。

影片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