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活動公告

活動資訊精彩回顧

111-09-16

浮光≒謎離科學攝影特展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7018
浮光≒謎離科學攝影展
  攝影以動靜態影像技術記錄並保存記憶,而科學是觀察假設求證的過程,兩者相輔相成即是科學攝影。但是科學攝影不僅止於求真,同時也彰顯大自然奧妙藝術,透過天文氣象、水下海洋、植物真菌、昆蟲動物、微觀世界等等畫面,尋求以不同角度探索宇宙萬物,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閱讀和社群連結」為策略,以分享與傳遞知識為策展主軸,引導民眾用多元的方式閱讀世界,以期透過展覽豐富民眾閱讀體驗。
  誠如老子云:「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面對宇宙萬物的誕生與湮滅,攝影者以時空平行之眼,尋找不同尺度生命交錯的瞬間,掌握穿眼鏡頭的光影角度,試圖解開混沌無明的科學謎語。因此本次特展以「浮光≒謎離」為主題,展示作品以昆蟲與蜘蛛為拍攝主題最多,其次是動物拼圖、天文、水下與海洋、物理與化學、植物與真菌、微觀世界等讓觀賞者經由視覺的感動與震撼體會影像中的科學之美。本次特展的主視覺蕭妃專的作品「指尖乾坤」,攝於臺中市政府警察局刑事鑑識中心,指紋是刑案現場用來比對可疑犯嫌的重要個人特徵之一,使用螢光粉末、微距鏡頭等濾鏡凸顯指紋紋痕,像是迷宮般的引人入勝。
  大千世界有結束,才有開端,有死亡,才有新生,對於自然界大部分生物來說,傳宗接代是物種生存的首要目標,但對許多昆蟲而言,交配這件大事,卻暗藏著重重危機。林曉娟的作品「生命樂章」,拍攝當天天氣晴朗陽光燦爛,樹枝上一對身體修長、外表優雅、披著寬大如羅紗般綠翅膀的寬腹螳螂,正共譜愛的樂章。倏地,雌螳螂不顧情義轉過臉來,泰然自若地啃食雄螳螂,丟了頭、胸部被截去的雄螳螂,仍然牢牢地纏在雌螳螂身上繁衍後代。被吃掉的雄螳螂犧牲自己的生命,成為後代的養分,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組作品「心」,以染色液染色老鼠心臟組織切片,畫面絢麗多彩,讓人更清楚地辨識各種組織,觀察到橫紋肌的紋理纖維等。黏蛋白的藍綠色、類纖維蛋白強烈的紅色,相當醒目。作品「海面上的御風者:風帆水母」,是攝於新北市貢寮區馬崗。隨風漂流的風帆水母,有時因為牠們無法控制走向,而受風吹擱淺在海岸。從上方俯看漂浮於海平面的水母,深藍的體色與周圍海水形成了保護色,同時具防曬的效果。顯微鏡下的微生物,經常有出人意外的動態和行為。蔡佳展的作品「纖毛蟲與高鐵來比快」顯微鏡下,這隻纖毛蟲不斷地舞蹈似迴旋。駐足藻上,有如花式芭蕾單腳旋轉後,蓄力火箭般地高速發射出去。若把一隻纖毛蟲放大成高鐵車頭規格,牠的時速會是多少呢?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科學攝影來自一雙會閱讀的雙眼,展覽中設置科學主題書展,主要展示科學觀察或相關學術紀錄等各類書籍,科學攝影展,除了鼓勵科學工作者把研究過程中產出的專業影像介紹給一般民眾,也鼓勵社會大眾使用手邊的攝影器材,將自己日常生活中經由觀察所領略到的科學之美,以攝影的方式捕捉記錄下來,期待透過影像產出過程和手法的自我詮釋,傳達科學世界多樣化的路徑,拓展大眾探索知識的視野和樂趣。
共同主辦單位: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展覽資訊】
1.展覽時間: 111年12月20日至112年3月26日
展覽地點:二樓藝文走廊與4-5樓閱覽區
2.策展講座: 112年3月11日 (六) 14:00~16:00
講題:公民科學新鏡界:科學攝影的瀰漫力量

影片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