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8-11
《山徑.聚落與人群》新書發表會暨「雪霸足蹤」專題講座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3124
近年來,由於疫情「走進山林」成為國內民眾熱愛的休閒運動,你可知道,台灣海拔2、3千公尺間的山林裡,除了大自然的美景之外,更蘊藏著珍貴的人文史料以及生活的遺跡。
今天下午講座的主題為《山徑.聚落與人群》新書發表會暨「雪霸足蹤」專題講座,為本館與雪霸國家公園共同合辦,邀請到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許勝發老師
與作家徐如林進行分享。
首先由張維銓處長進行開場,介紹雪霸國家公園是台灣第5座國家公園,園區範圍包括苗栗縣、台中市及新竹縣,區內光是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51座,其中還有19座更名列台灣百岳。另有臺灣獨一無二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及觀霧山椒魚等保育物種,是一座自然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公園,滿足旅客的遊憩需求,是享受優美景觀與豐富自然資源的最佳場所。園區屬於高山生態環境,每年除了進行園區內動植物及其生活棲地研究與調查外,也推動轄內人文史蹟相關研究計畫,包含訪談鄰近泰雅族、賽夏族部落及現勘高山史蹟等方式,協助保存園區珍貴人文史料。園區屬於高山生態環境,每年除進行園區內動物相、植物相、保育類動物(臺灣櫻花鉤吻鮭、山椒魚)及其生活棲地研究與調查外,亦推動轄內人文史蹟相關研究計畫,透過訪談鄰近的泰雅族、賽夏族部落及現勘高山史蹟等方式,期協助保存園區內珍貴的人文史料,讓大眾更瞭解園區內獨特的文史之美。
許勝發老師開場介紹本書簡介多面向呈現雪霸的文化資產,分成自然環境、國家體制前、日治時間、國府時期四個部分來進行概述與案例介紹。許老師分享許多史料是透過訪談泰雅族耆老、青年獵人為山林互動智慧留下紀錄。
雄鎮台灣北半島,雪山山脈是人們最重要的生活空間與守護者。三千多公尺櫛比鱗次的高山,擁有獨一無二的「聖稜線」美名。淡水河、大安溪、大甲溪、蘭陽溪,滋養超過台灣一半的人口。未知的族群曾在高寒的山稜與谷地,留下等待考古研究的遺跡。泰雅族群在英勇祖先們的帶領下,建立了遍布河階台地的部落。探險者、掠奪者、學術研究者、開拓者,挾著文明與科技進入。種種的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互動,發生在這片壯闊又柔婉的山區有慘烈的對抗與戰爭,有浪漫的愛情故事,異族異國長久的友誼留下《霞喀羅古道》、〈與子偕行〉、〈伊保樹之歌〉等作品。
新書可以看到始自於2000年前人群在高山陵線活動遺留下神秘不語的砂岩石屋群,在雪山西稜線海拔2,800至3,600公尺間有多處史前石屋遺構,鄰近的泰雅族及賽夏族曾流傳於其傳統領域內居住著其他異族群。從族群移動觀點來探討,石屋群的建造者可能是早於臺中環山地區另一群的泰雅族人,但由於考古證據的缺乏,石屋群的所屬族群、選址與建造原因至今仍未全面釐清。許老師分別就翠池石屋、治樂溪石屋、奇峻山石屋,以建築學、生態等角度來解析。從生態角度來探討狩獵文化,深度認識泰雅部落的狩獵智慧與文化樣貌,也發現泰雅族狩獵的規矩,不只是代代流傳下來的教誨,其實還具有永續及共生的概念。目前已知的石屋遺址皆建於雪山西稜線附近的平緩崩塌地及相關地形上,且鄰近溪流最上游,推測與取水考量有關。經由調查發現,志樂溪可能為雪山西稜線石屋聚落遺址群的核心區域,在大型遺址群中,奇峻山遺址年代(691 A.D.)早於志樂溪與火石山(1292-1400 A.D.),這兩個年代與臺灣南部大崗山石筍紀錄的古氣候資料類比,皆屬於古氣候史上較為溫暖潮濕的時期,尤其是志樂溪與火石山的年代,更是對應至全球古氣候事件上的中世紀暖轉換至小冰河期的過渡期間,因此,這些史前聚落可能是伴隨著小冰河期的到來而遷離。
泰雅族及賽夏族曾流傳於其傳統領域內居住著其他異族群,石屋群的建造者可能是早於台中環山地區另一群的泰雅族人,但由於考古證據缺乏,石屋群的所屬族群、選址與建造原因至今仍未全面釐清。依照目前調查結果,雪管處指出,目前已知石屋遺址皆建於雪山西稜線附近的平緩崩塌地及相關地形上,且鄰近溪流最上游,推測與取水考量有關,志樂溪可能為雪山西稜線石屋聚落遺址群的核心區域,而史前聚落可能是伴隨著小冰河期的到來而遷離。將雪山西稜史前石屋及埤亞南道、大甲溪道兩條雪山山脈古道調查成果彙整出版「山徑.聚落與人群」一書,透過書寫呈現研究團所見所聞,讓大眾更瞭解園區內獨特的文史之美。
透過「山徑.聚落與人群」一書,許老師以深入淺出的分享,將研究團隊踏查所見所聞呈現民眾眼前,拉近民眾與雪霸國家公園內人文景觀及史前遺跡的距離。
另外徐如林也以"雪霸足跡"的主題來進行分享,雪山山脈地質上比中央山脈古老,岩質更堅硬緊緻,台灣第二高峰,山區遺留著許多冰河時期的記憶,這裡是植物演替的自然教室。雪山,是大甲溪、大安溪、蘭陽溪和淡水河的源頭,溫柔一如母親的胸膛,滋潤著台灣島上的每一個生命。在高山民族的信仰中,雪山是一座聖山,她孕育的活水養活了千百年來世居在此地的泰雅族人。雪山圈谷地形是數萬年前冰河曾經造訪台灣留下的遺跡。泰雅族英雄武塔卡拉霍(Buta Karaho),武塔率領族人先向北越過撒拉矛到大甲溪流域,再越過武陵四秀陵線北側,然後下到淡水河流域上游,建立第一個部落鎮西堡。他是一位智、仁、勇兼備的頭目,率領泰雅族族人開創了整個北台灣的泰雅時代。採用山田燒懇地耕作方式,而他的後代子孫,多次為了保衛家園,力抗滿清、日本官兵的掠奪,留下血淚斑斑、寧死不屈的故事。一座山脈孕育許多的物產、族群、生態等相當豐富的資源,而這些歷史與背景經日積月累就蘊含許多耐人探尋的故事。
感謝兩位今日為讀者帶來精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