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活動公告

活動資訊精彩回顧

113-01-31

魯凱漁獵文化中的科學與生態觀

發佈單位:輔導推廣科 點閱率:1683
本講座配合《魯凱漁你相遇》特展推出,本展由海生館、國立中山大學、霧台鄉公所和霧台國小等單位合作辦理。展覽內容包含了魯凱族的精神意象、傳統漁法以及永續河川的守護精神,讓觀眾認識早期部落族人與自然生態共生之態度。特展延伸出「魯凱族淡水魚行動展示箱」,作為教育推廣使用。童琳茜講師今天分享有關魯凱族的生態智慧,特別是關於淡水魚、文化和永續的議題。
展示箱內提供了9種部落常見淡水魚的圖卡,以及其中的6種魚類標本。
使用者可以透過觀察不同生物特徵,幫助分辨出淡水魚的種類。箱內也提供部落傳統漁具模型和魚藤標本。使用者可以認識漁具的種類和製作材料,同時了解部落族人兼顧生態保育和漁獵文化的態度。魯凱族的傳統漁獵工具、漁區限制、以及魚藤捕魚的特殊漁法和禁忌,都展示了傳統漁法對保護環境的優點。
#文化平權與博物館教育
博物館在近年來越來越重視文化平權,致力於提供不同身份、年齡、地域、族群條件者使用博物館資源的同等權利。魯凱族淡水魚行動展示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融合了原住民文化和淡水魚知識,讓更多人關心海洋生物與環境。
這次的講座不僅讓聽眾認識台灣原生的淡水魚,還讓他們深入了解魯凱族的文化,以利於後續的校園推廣。這也是博物館在推廣多元文化題材時所面臨的挑戰之一,但也是寶貴的學習機會。
不少參與的教師對於海生館融合原民文化及淡水魚知識的教案相當感興趣,甚至進一步詢問是否能購買教材使用。而講師也在自己執行推廣的場次中,遇過排灣族學生,受到課程內容啟發後,聯想到自己部落的成長經驗,並用自己的族語向大家介紹各種魚類的名字。這些回饋對於博物館的教具設計者及推廣者來說,實在是相當寶貴。讓我們一起尊重和珍惜這份生態智慧,並思考人類如何在面對環境變遷時,尋找人與自然永續共存的方法。謝謝大家!

影片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