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主委開講─活化文化館 形塑地方特色

文:編輯部 照片提供:文建會

  第一期「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今年是最後一年,經過與行政院經建會的爭取下,明年開始,第二期計畫即將啟動。文建會主委翁金珠指出︰「未來將和勞委會研究,希望讓多元就業方案能夠納入社區營造等相關工作,讓在地的民眾自己來參與,進而形塑特有的地方特色。」計畫開始前,她也走訪、了解各縣市地方文化館實際推動情形以及需要協助事項,作為內容調整的參考。

翁主委(左) 訪視地方文化館表示:「歷史資產若能充分活化,亦能塑造獨特的社區空間。」。  近期,翁主委訪視了台北縣新店地區地方文化館及社區營造點,包括:新店文史館、平潭社區以及花園新城。除此之外,還南下高雄訪視鳳山地方文化館、原日本鳳山無線電信所、橋頭糖廠、皮影戲館、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與大湖社區等地。

民間能量充沛只是需要被引動

  當翁主委走訪各地文化館與社區,看見努力投入經營的文史工作者與志工深刻體會到,「民間自主的能量是充沛的,只是需要被引動。」而活化地方文化館常碰上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翁主委則建議,「可培訓社區的家庭主婦擔任各個地方文化館的志工、導覽員,不僅有助於活化文化館,對於生活美學的推行也可發揮潛移默化之效。」

  位於台北縣新店市獅仔頭山旁的平潭社區,是當地的休閒登山景點。因遊客往來絡繹不絕,所以在引發社區對於生態環境的重視後,也組成環保隊進行環境的維護及宣導工作。同時,為推動社區的永續發展,還成立「平潭棉紙撕畫工作坊」,以作為社區棉紙撕畫培育及推廣的據點。

  另一社區營造點「花園新城」,從91年度開始投入社區營造工作,並組織「蘭溪人文自然發展協會」做為推動核心。在解決長期居住處所所累積的問題外,也透過藝術家的投入及居民的參與,讓更多民眾有機會走入花園新城,親近社區的自然生態。

  而在高雄縣部分,「鳳山市文化館」主要功能為分享地方文物展示的交流平台,因從日治時期至今,素有「粿莊」之美譽,所以展示「赤山粿產業」外,也結合當地社區社團、工作室、學校及廟宇等,辦理培訓「藝陣人才」調查與展演的工作。

  已有90年歷史的「原日本鳳山無線電信所」為戰前日本三大無線電信所之一,範圍涵括前海軍明德訓練班及鳳山新村十巷,保有許多建築、軍事及通信設備等歷史資產,自95年起由高雄縣眷村文化發展協會進駐管理。翁主委表示︰「園區若能充分活化與再利用,亦能塑造獨特的、展現地方風土的社區空間。」

  談到展現地方風土的空間,則不禁令人想起高雄縣內的「皮影戲館」。館內典藏品豐富,主要展示台灣和世界各地的皮影戲類型,並專題介紹高雄縣在地傳統劇團。館舍為傳統藝術傳承,還積極辦理相關民族藝術傳習、研究工作。

社造、地方文化館 達到物盡其用

全國43所學生美術館已陸續揭牌,圖為翁主委至蘆洲市忠義國小揭牌。  近年來,有形、無形的文化資產都特別受到各方重視,以閒置空間規劃成的「地方文化館」,或是一樣也須仰賴熱忱與專業的「社區總體營造工作」,都亟需當地民眾的參與。不過,如何利用年代老舊、使用狀態不佳的閒置空間,達到物盡其用的目標?翁主委表示:「地方文化館的建設,加上社區總體營造精神就能達到。」

  未來,如何導引地方發揮其長處,激發民眾投入的熱忱與專業?翁主委初步的想法是:「整合硬體設施與軟體的人力資源,將有助於發揮更大的成效。」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