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漂浮圖書館 嘉惠斐臺孩童

文:張坤華 照片提供:吳心耘提供
  臺北大學醫學系的吳心耘同學, 在臺灣募集了2,000 多本英文童書,送到斐濟。返國後,她又募書送到臺東縣土坂村的「方舟教室」,一圓斐臺兩地小孩閱讀的夢想。

小孩們開心而好奇地看書。  「三年前參加世界公民島『有任務的旅行』,住在斐濟一位牧師家,一天他的女兒告訴我,如果有機會她很想再回學校念書,當時我很想幫她,卻有非常深無 力感。」2015年夏天林正盛導演為世界公民島拍攝紀錄片,吳心耘重返斐濟,行前她開始成立了「漂浮圖書館」,在臺灣募集了2,000多本英文童書,送到 當地6所學校及NGO(非營利組織)。返國後,她也一樣整理兄弟姐妹過去在國高中用過的書籍,和部分募得的中英文書,送到臺東縣達仁鄉土坂村的「方舟教 室」,一圓斐臺兩地小孩閱讀的夢想。她說:「其實我只是橋梁,把大家的愛心,送到需要愛的地方。」
 

第一次斐濟有任務的旅行

  目前就讀臺北大學醫學系六年級的吳心耘同學,升大三那年,覺得自己滿腦子都是醫學的東西,很想去接觸醫學以外的事物,在學校的網站上看到「世界公民島」的宣傳,提到可以資助學生免費機票去旅行,她提出申請經過面試,如願地達成到斐濟旅行的夢想。


  吳心耘指出,記得第一次去斐濟旅行的題目是「經營未來城市」,因為根據報導,斐濟是一個非常健康的國家,人民運動習慣良好,吃得很健康,甚至有「無癌症國家」的美稱,剛開始覺得這跟自己所學相關,就想去試試看!


  但是實際到當地,經過一番研究後發現,與報導所稱,完全兩回事。可能因為經濟因素或氣候關係,斐濟人吃的多半是很好種、又吃得飽,像蕃薯、芋頭之類的作物;而且他們吃得很多,也吃得很甜,所以當地人普遍都很胖,有許多慢性疾病,運動習慣也不好。


  由於與原本設定議題有很大的差距,她開始做了一些調整,每天與當地的醫生護士、志工和學生訪談,了解斐濟人實際的情況和所面臨的問題,並參與一些日常的衛教工作。


「漂浮圖書館」的緣起

吳心耘( 左二) 開心與朋友合影。  談到為什麼突然想做「漂浮圖書館」?她說:「第一次去的時候,我住在斐濟人的村子裡,那段時間是整個旅程印象最深刻的日子。可以說每天都非常快樂, 可能因為很少看到外國人,小孩子每天都黏著妳,早上他們會到妳的房間,等著妳起床,然後他們去上學,放學後大家一起跳到河裡洗澡,玩一玩再回家,整天非常 開心, 過著無憂無慮、單純的生活。」


  「那時我是住在牧師家,他們家只有牧師、第二任太太和女兒Vani,她只比我小幾個月,可能一開始,我都跟小孩子膩在一起,她常常只是遠遠的看著,沒有跟我打招呼,讓我誤以為她可能沒有那麼喜歡我。」


  到了要離開的前一天,她們兩人有個獨處的機會, Vani主動找心耘聊天,她談到:「因為媽媽幾年前過世,必須輟學在家幫忙農務跟家務,其實很想再回去念書,但那太難,也太遲了!」


學校校長展示獲贈的書籍。  聽完Vani的想法,吳心耘突然有很深的感觸:「為什麼同樣22歲,我可以擁有那麼多,但她卻連想要回學校都沒辦法?那種感覺很無力,當場我給了她一個深深的擁抱,心裡想著,以後每年她生日的時候,要寄一本書給她作為生日禮物。」


  回到臺灣之後,遇到林正盛導演,想要拍一個關於世界公民島的紀錄片,經過訪問之後,吳心耘有了重返斐濟的機會,於是她立即想到:「為什麼不把送書這件事做大一點,送到更多人手上?」
 

募書與送書的自我挑戰

小孩們認真畫村子的地圖給吳心耘紀念。  「募書這件事,對我是個很大的挑戰,我覺得自己是十分內向的人,不太會跟身邊的人表達想法,所以一開始只和同學、學弟妹聊起,他們也會慷慨的捐贈, 但這種募書方式變得很緩慢,甚至有些遲滯。」心耘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便開始找基金會、書店、二手書店、英文雜誌、英語教育機構,甚至在臺的美國學校的 郵件資料,然後一封封地寫信向他們募書。」


  吳心耘回憶道:「當時只是抱持著,沒有人有義務要幫忙妳,反而收到他們的回應,特別地開心,而且特別地感激。有一次,寄信給新竹Suku二手書店,他們馬上回應,表示願意寄100本童書給我,聽到這消息,我非常開心,馬上關起房門來開始跳舞。」


  後來,誠品基金會、敦煌書局、賴世雄英語教育機構……許許多多民間企業都給予正面回應,順利募得2,000多本英文書刊,先後分兩批運送到當地,弱勢兒童教育的NGO和學校。


當地風俗被歡送兩脥塗白。  「其實,到村子裡送書的過程是件滿有趣的事。」她提到有兩間學校跟她住的地方,隔著一條河,必須涉水,或是撐竹筏過河,還得爬過河谷,才會看到馬路。

 

  「那一天,撐竹筏的村民送我過河,回去運送第二批書籍的途中,河谷有頭公牛不懷好意看著我,我一發現,小聲對著牠說,對不起!我走別條路,心裡做了最壞的打算,牠要是真的衝過來,就抱著書往河裡跳!」


  吳心耘回憶道:「結果那頭牛真的開始暴衝,綁著牛的木樁被連根拔起,那時我根本不知道牠距離多遠,也不知道牠往哪個方向衝,只知道加速跑準備跳河, 沒想到跑到河邊,雙腳陷入泥濘之中,根本連想跳河也沒辦法,還好那頭牛不是往我的方向衝過來,專心工作的攝影人員正忙著錄影,絲毫未察覺,而我心裡想著: 我都快被撞死了,你們還在那邊拍!」
 

心靈不設限

學斐濟非營利組織陪小孩閱讀。  離開斐濟前,心耘和Vani見了面,她把一本名為「Life without Limits ( 中文譯為「人生不設限」)」的外文書送給了Vani,這本書是一位四肢殘缺的外國作者Nick Vujicic所寫的,希望Vani能從書中得到啟發,展開璀璨的人生。


  至於送書到臺東縣的土坂村,吳心耘指出,募英文書時,發現有些書前半部是英文,後半部是中文,全部送去可能無法好好利用,於是找到一家影印店,老闆非常熱心,免費幫我重新印製和包裝,回國後,等於多出了一些中英文書籍。


  她印象中有一次聽到徐超斌醫師的演講,他是北醫的學長,也是臺東的原住民,畢業後當上主治醫師,便返鄉提供醫療服務,推廣原住民兒童教育和老人關 懷,建立原住民兒童課後輔導的組織,取名為「方舟教室」。送書去的時候,心耘住方舟教室一個禮拜,他們平日幫原住民兒童課輔,週六則上才藝課程。


  吳心耘說:「某方面當地的小孩子跟斐濟孩童很像,他們很快樂,雖然他們擁有的很少,卻會把全部給你,這點令她非常感動。」


吳心耘的弟弟也加入送書行列。  歷經兩次斐濟旅行和募書的經驗,吳心耘覺的自己長大很多,而且變勇敢了!她說:「募書這件事,讓我第一次感覺跟很多人連結在一起,包括書局、各個領 域的人、募集資金等。雖然有時候很累,但是很開心,接受到很多人的幫助,有句話說,有時候你想成就一件美好的事,全天下都會來幫助妳!其實整個過程,我都 只把自己定位為一座橋梁,只是把大家的愛心串連起來。」


  關於閱讀帶給她什麼啟發,吳心耘強調,「我們的時間有限,經歷也有限,必須從別人的經驗裡學習,文字是時間淬煉的結晶,作者花很長一段時間完成一本書,透過閱讀可以讓我們快速吸收成長。」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