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探訪在地知識寶庫 尋味一日冬山

文:李寶怡  照片提供:黃大川 部分圖片提供∕宜蘭縣冬山鄉公所
位於蘭陽平原上的冬山鄉,是宜蘭大米倉及農產匯集地,除了市街保有鄉鎮的樸實感,各式各樣的休閒農業區,還有知名的冬山火車站、整治規劃後的冬山河森林公園等,皆具有厚實的宜蘭況味,而2015年完成的冬山鄉立圖書館,就位在這得天獨厚的好山好水中。
 

有「宜蘭伯朗大道」之稱的冬山三奇美徑,吸引不少遊客前往駐足賞玩。

  負責設計的常式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張匡逸說,不同於都會型圖書館,冬山鄉人口不到6萬,圖書館形態也應以親民感與在地化生活性為主,才能吸引居民上門使用。
 

  也因此張匡逸把冬山圖書館形塑成過去傳統臺灣農村聚落的樣貌,不只是提供知識保存、社區活動與教育、自修閱覽等實質功能,在精神價值上更以「一座屬於知識的地方庄頭廟」作為定錨。
 

用最小成本落實永續經營的綠建築

  面對地方型公立圖書館經費有限的問題,張匡逸表示:「從設計到興建,我們只能用1塊錢做5塊錢的事,把錢花在刀口上。」
 

  外觀設計上強化地方意象的表達,在量體及材料上轉化出圖書館建築的在地精神及意象,於是確立了紅磚、黑瓦、白牆等元素,以及拉高空間建構出居民易於辨識與親近的外觀。在建築價值方面,則思考如何在一定成本下整合出最大的使用及經營效益,以減少後續營運支出問題,例如減少耗能、水電費用、管理複雜性等,讓地方可以持續經營。因此圖書館有了雙層隔熱屋頂、輕量化的鋼桁架、紅磚牆外遮陽設計、建築底部的筏基進風口及雨水儲集再利用等永續化建築設計。
 

  尤其2樓書庫區以過去農村常見的角鋼桁架營造挑高空間,轉化農村時代的「穀倉」視覺特性,增加蓄熱空間,再透過屋頂東西向的通風孔,將宜蘭吹拂的東西風向引入,把熱氣帶走。而西向及南向鏤空砌磚牆則刻意與建物外牆相隔1米,以脫開皮層作為立面的遮陽,不僅過濾了光線、降低熱輻射,也為室內帶來適當照明,顛覆磚牆厚重的印象,傳達在地性風貌。

作為地方社區型圖書館,冬山鄉立圖書館除了藏書及閱覽,更是地方居民的精神象徵。 兒童閱覽室的門與後方的南興幼兒園相通聯,孩童可以來這裡做功課、閱讀故事書,是一座親切、活絡、合宜的地方圖書館。


  室內空間規劃上1樓設有招待門廳及行政管理區、兒童閱覽區、書報閱覽區、日光閱覽區及電梯、兩道樓梯;2樓則是可開放的自修教室、書庫區、閱覽區、陽臺及阿瘦皮鞋特展區等。
 

  「很高興在完工後,不少當地居民來這裡看報、借書、駐足、討論,孩童更來這裡做功課、閱讀故事書或等待父母來接送,與我們當時期待完成一座親切、活絡、合宜的地方圖書館相符合!
 

以圖書館為中心發散的遊活學景點

冬山火車站是臺灣第一座以休閒觀光為目的的鐵路車站。  「事實上,冬山圖書館的新形象是結合在地的『遊、活、學』概念去發想的。」張匡逸強調,「遊」是指旅遊,包括附近以絲瓜棚結合風箏前衛造型的冬山火車站、整治規劃後的冬山生態綠洲;「活」是指結合附近冬山鄉老街的生活形態;「學」則是指圖書館附近的學校,像是冬山國小及著名的慈心華德福實驗學校等。

  這幾年冬山鄉在鄉長林峻輔大力推動鄉鎮觀光下,以冬山圖書館為中心發散的「遊活學」範圍更為多元化。例如2020年12月底才剛完工開放的「冬山鄉政公園」,有從丹麥最新引進的兒童彈跳設備,搭配沙坑、高低錯落的木棧道等,孩子們在此遊戲、攀爬、玩耍,發展五感統合教育。
 

  緊鄰冬山火車站,沿著五彩繽紛的「彩虹屋」旁往前不遠處、占地約18公頃的「冬山河生態綠舟」,不但有豐富的綠色生態植栽,包括濕地、森林公園、菜園、小船碼頭以及葛瑪蘭文化地景,隔著冬山河遠眺火車從鐵橋橫跨的景致,還可探訪如哈比人屋的最高地標「大樹公」、站上「希望之丘」俯拍行經中的火車,以及遠眺蘭陽平原美景。
 

  如果覺得不過癮,還可以一遊有如魔戒洞窟奇景的神祕河道,這是將流經臺鐵鐵路高架橋下方的冬山河道,縣府投入經費用玻璃纖維等材質雕琢成岩石樣貌,天氣好時,陽光從天井灑落在波光粼粼的河水,經過光線的反射,照映在凹凸的岩石表面,宛如一處天然岩洞。當然,更可選擇入夜後乘船參觀,與「希望之丘」、「天照宮的金黃倒影」堪稱夜間遊船必訪3大景點,更添冬山河生態綠舟神祕感。

冬山火車站旁的彩虹屋,吸引不少網美拍照。 小華村純米手作粿店產品用在地宜蘭米製作。 值得品嘗的三星級名攤春不老驛站牛肉麵。


  沿著冬山火車站後方,騎自行車約10分鐘就可以到達,有「宜蘭伯朗大道」之稱的冬山三奇美徑,每年5~6月稻子成熟期間,就像一條躺臥在黃金稻禾之間的巨龍,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及遊客前往駐足觀賞拍照。冬山鄉每年為了迎接熱氣球嘉年華活動,還在稻田裡打造出風箏及熱氣球美麗圖騰,並舉辦「熱氣球嘉年華」,在一望無際的田間交錯熱氣球俯瞰稻浪,聞著稻香。
 

走跳冬山老街吃盡濃厚人情味

  至於樂活方面,冬山老街改造後不少文創商店、風味小鋪進駐,像是用在地宜蘭米製作麻糬及粿的小華村純米手作粿店、以百年舊鄉公所改造並保留八卦門的便利商店7-11及進駐舊冬山鄉民代表老房子的逸鄉村歐式麵包工坊等,還可品嘗冬山市場裡的飛魚食染鹽滷豆花、宜蘭唯一連續榮獲三星級名攤的春不老驛站牛肉麵,以及冬山火車站前的無名米粉與水果一串心等美食。
 

鄉政公園裡從丹麥引進的兒童彈跳設備,幫助孩子統合五感。其中,小華村純米手作粿店是宜蘭冬山老店「廣興做粿」的第二代在冬山老街開設的小小店面,裡面賣的都是純米製、無麩質無化學添加的麻糬、黑糖糕、草仔粿、蘿蔔糕、芋頭糕、九層炊等,而所有食材都是老闆及老闆娘嚴選而來,為的就是製作出最原始的味道、最美味的料理。
 

  至於飛魚食染鹽滷豆花,老闆賴祥語選用鹽滷製作古早味豆花,是因為宜蘭有很好的水質,再加上非基因改良的黃豆,搭配來自日本的天然鹽滷去製作,花了2年摸索才成功這種無負擔的臺灣古早味甜品。店內裝潢以木質調呈現,雖然開在傳統市場中,卻營造舒適乾淨的用餐環境,推薦必點京都白玉豆花和翡翠檸檬豆花。
 

  若想一窺冬山遊活學的精髓,林峻輔及張匡逸均建議,透過冬山1日遊或2天1夜的行程都很適合。
 

 

探訪在地知識寶庫 尋味一日冬山--地圖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