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推展必須多管齊下,非單一途徑或形式可以克竟其功。以組織體系而論,教育部做為公部門推展教育的龍頭,長期以來,已有多面向的努力與成就。在實際作法上,為了達成全民都能愉悅閱讀的終極目標,教育部以進行閱讀基礎研究、整合民間資源、相關人才培育、建構優質環境、建立相關典範、統整閱讀平台等方式推動閱讀。
閱讀典範 形塑閱讀風氣
在建立典範方面,教育部為鼓勵學校、社會重視學生閱讀知能的養成,並建置閱讀策略與資源分享的平台,已舉辦多屆「國民中小學推動閱讀績優學校團體及個人評選」,選出閱讀磐石學校及閱讀推手,期望透過表彰閱讀推動績優學校,以及協助學校推動閱讀之團體及個人,形塑閱讀風氣,深耕閱讀教育。
在歷屆的閱讀推手得獎者中,我們發現,推展閱讀的管道相當多元,因此幾乎各種不同的機構團體都可參與,不只在學校,走出校園之後,社會上有許許多多組織,他們竭盡所能,以有限資源創造無限的閱讀可能,創造無處不閱讀的機會,讓知識的隔閡儘量縮短,也讓閱讀的喜悅無限傳播。
閱讀能量 遍布全國各地
在閱讀環境上,教育部像是一座閱讀發動機,將閱讀的能量與資源放送至全國各角落,而遍及各地的閱讀團體則扮演前鋒部隊的角色,他們可能協助各地方建置圖書館或者閱讀空間,或者舉辦各式閱讀的活動,由志工和或專業人員直接與讀者接觸,和社會對話,讓閱讀能量因此得以擴展。
但光有發動機與前鋒部隊還不夠,書籍要送到讀者手上,還需要有專業的「物流系統」,例如民間的宅配公司與貨運公司,經常性地贊助好書交換和書籍贈送的輸運工作,這樣的熱忱著實令人感佩。
而在閱讀對象的推廣上,民間的旺盛力量也隱然形成一股「有機體」,當閱讀的缺口出現時,就有組織自動補位,因此從幼兒、學齡前、學童乃至到成人及銀髮族均有不同的團體在關照,將臺灣社會形塑一個「閱讀不漏網」的書香社會。
看看這些閱讀推手的奉獻與付出,不得不對他們的努力致敬,在感佩之餘,我們還要說聲「實在足感心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