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當海洋生物遇上傳統針織技藝 讓環境議題與美麗工藝攜手,喚醒自然保育的力量

文:楊雨菲 照片提供:《珊瑚很有事》主辦單位 提供

 珊瑚是海洋環境的指標性重要物種,但因受到人類破壞,導致珊瑚物種日益減少,相對地海洋魚種也受到影響。因此,「珊瑚很有事」特展希望讓更多民眾知道珊瑚的重要性,喚起海洋保育意識及守護珊瑚的行動力。
 

凝聚「守護海洋、愛護珊瑚」的力量

藉由針織珊瑚所編織成的臺灣樣貌,傳達「保育珊瑚及愛護海洋」的理念

 「珊瑚很有事」特展即將邁入第五年,是「陸上造礁、針織珊瑚」系列活動之一。創辦初期實則不容易。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表示,當時(2015)年度預算已經編列完成,實屬沒有經費可以再邀請英國創作家Sue Bamford(現為駐館藝術家)一同執行此計畫,在陳主任持續與Sue Bamford 溝通下,發現彼此都有一顆堅持「守護海洋、愛護珊瑚」的心。因此,陳主任向她說:「如果你願意,那你想辦法籌到來臺灣的機票錢,而我們負擔所有在臺灣的費用。」就在這個因緣際會下,Sue Bamford答應主任的邀請,同意擔任海科館的駐館藝術家,並於隔(2016)年參與第一場陸上造礁、針織珊瑚計畫。
 

 此外,為吸引更多民眾前來參觀及呈現出更多樣化且豐富的展覽內容,也結合地方社區、超過500位北北基學校的學生、海科館志工及一群默默付出的珊瑚織女共同參與。透過大家一針一線簡單的毛線針法,編織出各種令人驚嘆的各種珊瑚礁造型,如同每座珊瑚礁不單單靠著一個珊瑚所促成,而是憑藉著群體力量一起完成。所以透過特展方式,喚起更多民眾對於珊瑚保育的概念,瞭解海洋環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好好守護這美麗且乾淨的海洋資源。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產學交流組計畫助理鄭淑菁也特別提到,每年佈展不單單展示針織珊瑚作品,而如何將海洋保育的理念融入整個展場空間設計裡也非常重要。每場皆須經過細心且充滿創意的設計編排,在此要特別感謝國立基隆女中美術老師林宏維,非常熱忱地從中協助指導海科館,不論是主視覺鋪陳或展場設計美學編排等,都能讓特展更具可看性。也因為遇到一群願意付出心力、時間且擁有共同理念的夥伴,在眾人的付出下,才能讓這股守護海洋的力量延續至今,終將最好看的特展呈現給各位參觀者,看出海科館的用心及努力。
 

用眼感受珊瑚之美,並以行動守護它

由基隆市仁愛國小師生所創作的針織作品,主題為美人魚尋遊海底生物

 「珊瑚很有事」特展主要以「主視覺掛布、珊瑚礁生態系、房東與房客、珊瑚不一樣、珊瑚礁解說牌、生物躲貓貓(珊瑚掛布)、珊瑚救援行動」7大主題進行策展,讓參觀者身臨其境,沉浸在海洋環境中,用心感受到海洋珊瑚之美,並從探索過程中瞭解保育珊瑚的重要性。
 

 本次特展型態又可細分為靜態跟動態模式,靜態模式以掛布掛軸、解說牌、針織作品及珊瑚骨骼標本為主,民眾可以在這一展區中用心體會,試著讓心沉澱下來,仔細觀察珊瑚的美及其構造等;動態模式則結合數位科技,像是電子繪本、數位學堂,以輕鬆學習的心態加深民眾對於珊瑚知識的記憶點,增加與參觀者的趣味性及學習動能。
 

 此外,有別於以往,今年除展示學生及志工們的針織作品外,也加入《珊瑚很有事》珊瑚專刊的元素,利用展示大空間串起一段段精彩的珊瑚專業知識。如安排珊瑚小學堂之影像課程,包含珊瑚成長過程、珊瑚種類、如何繁殖、珊瑚礁生態系及珊瑚與人類共5個單元呈現,運用影像互動模式,讓民眾從體驗的過程中,認識珊瑚、瞭解珊瑚生長環境及珊瑚與人類間的關係,進而達到寓教於樂的心探索。也希望藉由《珊瑚很有事》專刊或特展方式,傳遞一種海洋保育理念,珊瑚不僅美麗多樣,更要將藝術、科學與海洋環境議題融入生活裡,讓大眾學習如何愛護且不破壞珊瑚為最終目標。

 

透過針織技藝 喚起保育珊瑚意識

「珊瑚很有事」特展——海洋生物歡樂派對

 「珊瑚很有事」特展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手作的針織珊瑚展示品。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產學交流組計畫助理鄭淑菁表示,海科館致力推廣海洋環境、保育珊瑚等理念,也期盼將此理念深耕於各所學校,讓教育從學校開始做起。因此,為啟發學生對珊瑚礁的興趣,引導其對海洋生態環境的重視,開始與學校合辦海洋保育教學課程。
 

 除邀請海科館講師做基本的珊瑚介紹、駐館藝術家Sue介紹環境藝術概念之外,也請專業織女現場解說手織珊瑚的勾針技法,讓學生們從「做中學,學中做」中,勾起對珊瑚的興趣,一方面傳授珊瑚方面的基礎知識,另一方面透過針織技藝的學習,啟發海洋藝術方面的創作靈感,進而透過作品傳達出愛護珊瑚的理念。
 

 而本次特展也有許多學校踴躍參與,其中基隆市中正國中林杏蓉老師指導的「珊瑚之生與死」,這個作品最常能反映學生內心所要表達的,用一種簡單對比的方式訴求目前人類應正視的海廢問題;雲林三崙國小黃鈴雅老師及蔡孟純老師指導的「媽祖的新衣」,這是所有作品當中最特別的,該校雖然靠近海邊,但西部沿岸主要是平緩沙地,而非適合珊瑚生長的環境。因此,經過與海科館討論之後,決定將臺灣民間最重要的宗教信仰——北港媽祖融入作品中,再加上每年墾丁珊瑚產卵季大概在媽祖聖誕期間。因此,作品以媽祖誕辰期間,海底生物參加生日派對為設計發想,裏頭有櫻花蝦忙著捕食剛生出的珊瑚卵;角海葵從沙地的棲管中伸出長長觸手來撈取漂過的卵粒,以及優游在其中的小丑魚等等,讓民眾感受到一群豐富又熱鬧的海洋生物,圍繞在海洋女神身旁慶生的歡樂感覺。
 

 透過本次群策群力合作編織出的漂亮珊瑚礁展品,希望能喚醒更多人對於珊瑚保育的概念,同時了解海洋保育區及示範區的重要,建立一個更乾淨、更健康海洋環境。

 

《珊瑚很有事》你非讀不可!

海科館推出第一本珊瑚專刊《珊瑚很有事》,內容豐富又有趣,值得一讀!

 珊瑚就像是海中的熱帶雨林,充滿繽紛的色彩與多樣性,為海中的生物及人類提供了種種資源與觀賞價值。然而,受到近年來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珊瑚正面臨嚴重的生存威脅。除了每年舉辦一次特展之外,為推廣保育珊瑚的觀念及宣傳其重要性,陳主任也號召相關專業領域的人士,包含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戴昌鳳教授、基隆仁愛國小洪福仁老師及館內的同仁們一同編製第一本珊瑚專刊《珊瑚很有事》。
 

 《珊瑚很有事》係由一群願意付出心力、時間且擁有共同理念的夥伴共同完成,內容皆詳述介紹「珊瑚保育」及「針織珊瑚手作」兩大部分。最特別的是針織珊瑚手作部分,海科館培訓15名核心的織女志工,各地東奔西跑,遠至最南端的墾丁海生館離島的澎湖、東部的花蓮、偏鄉山區裡的楠西,到過49所學校教學,去過30個鄉鎮社區,一點一滴的累積出針織教學經驗,將專業的手作針織技藝不藏私地分享於此書中。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組陳主任提及,「用藝術來關心環境議題是人人可以參與的活動,希望藉由此書邀請您一起拿起針線來關心珊瑚礁、關心海洋。」
 

 最後,陳主任也分享珊瑚復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像是水溫不能大於30度,以人體手溫35度左右來說,對於珊瑚都是種刺激,因為溫度太高,嚴重會導致死亡,所以在復育的過程中,除了放置時動作要快,更重要的是小心翼翼地拿,才不會傷害到牠。此外,珊瑚在繁殖期間不能離水,不然也很容易死亡。另外,說到最近浮潛、跳水等等海上活動活躍,要如何做才不會傷害到珊瑚,以下小秘訣分享給大家,陳主任說:「浮潛時做好中性浮力、不要餵食珊瑚礁裡的生物、不要穿蛙鞋踩在珊瑚或趴在珊瑚上、娛樂船選擇沙地拋錨而非珊瑚礁上、觀賞代替採捕及隨手帶走垃圾。守護美麗的珊瑚,人人皆有責!」

 

時間:2020年5月5日(二)~2020年7月5日(日)

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1 樓 藝文空間

聯繫電話: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產學交流組計畫助理

鄭淑菁 02-24696000 #5018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