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有電子書已不是新聞,但是當讀者拿電子書閱讀器來跟圖書館借電子書,或讀者要求圖書館借電子書閱讀器及電子書給他,而不要紙本圖書時,圖書館該如何因應數位出版的新趨勢呢?
台北書展基金會與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國家圖書館、美國在台協會共同舉辦「當圖書館遇到電子書」專業論壇,邀請美國出版界的代表人物、美國公共圖書館館長、台灣圖書館界的館長及代表,以越洋視訊連線方式,一同探討電子書時代的具體對策。
電子書的格式標準與技術
主持人政務委員曾志朗認為台灣已經準備好邁向電子書元年,要讓讀者能夠一機在手,隨時隨地閱讀數位化內容,但前提是必須要先有電子書的格式標準與技術,這一點對於出版業者、圖書館,甚至是亞馬遜Kindle系列閱讀器、其他電子閱讀器設備廠商等來說都很重要。
論壇重頭戲由美國國家資訊標準組織執行董事陶德‧卡本特(Todd Carpenter)發表演說。陶德‧卡本特點出當前發展電子書的現況與挑戰。
陶德‧卡本特指出,目前電子書市場仍處於初期發展的階段,該組織在過去幾十年來,一直在努力發展電子書的格式標準與技術,以便讓所有人都能適用。全世界的出版業者和圖書館在面臨數位化內容的未來,除了數位出版標準的問題之外,版權問題也是Google圖書館目前遇到的最大爭議。他認為,版權將是未來數位出版上最重要的議題。
關於電子書發展將面臨到的改變與挑戰,陶德‧卡本特認為首要是「識別」(identification)問題,相信全世界的所有出版商和圖書館都非常熟悉ISBN(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也就是國際標準圖書號碼,相當於一本書的國際身分證,每一本圖書都有一個唯一且絕不重複的號碼,這個號碼在全球通用,所以利用ISBN找書,可以節省搜尋時間、快速查到所要的圖書。
國際標準圖書號碼是由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統計系榮譽教授戈登‧佛斯特(Gordon Foster)於1966年時所發明,只有9個阿拉伯數字,原本是要給書商、文具商所使用。到了1970年,國際標準化組織進一步發展為10碼(ISBN-10),並通用於世界各國。
為了因應國際間圖書出版量大幅增長及與商品條碼(EAN-13)結合,國際ISBN總部於2005年時宣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全面實施13碼(ISBN-13)新制。
目前電子書同樣適用於ISBN-13,但也產生了新的問題。由於不同的產品媒介如精裝書、平裝書、有聲書、DVD、電子出版品等,都必須要申請不同的國際標準圖書號碼。同樣地,一本書若以PDF、HTML、EPUB、MOBI、KINDLE等不同格式來呈現,是否也需要申請不同的國際標準圖書號碼?因此,如果一本書有15篇章節,每一篇章節以5種格式分別賣出,再加上精裝版、平裝版,結果單單這一本書就會有高達78個國際標準圖書號碼。
國際標準組織於2009年4月公布的ISTC(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xt Code),是國際標準內容標識代碼標準,專為原文作品制定的唯一識別碼,可使用於連結所有形式、版本、譯本等原文作品。透過這個標準,可以讓不同形式(無論是實體或電子)的產品都包含相同的文本內容及出處。
關於電子書發展即將面臨到的第二個挑戰,陶德‧卡本特認為是「格式」(format)問題。他指出,隨著媒介形式不斷地改變,包括CD、DVD、檔案、記憶體、硬體、軟體等,目前許多出版業者還是習慣先推出紙本書籍,之後再轉成電子書,現在有一種電子圖書標準是EPUB(電子版),由國際數位出版論壇(International Digital Publishers Forum, IDPF)提出,並在2007年9月成為正式標準,這個格式已經取代了先前的Open eBook(開放電子書標準)。
EPUB讓出版業者可以生產並發行單一數位出版檔案,而且是一個自由的開放標準,屬於一種可以自動重新編排的內容,也就是說,文字內容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閱讀設備之特性,以最適合於閱讀的方式顯示。目前為止,國際數位出版論壇仍在對EPUB持續進行微調與更新中。
盜版問題待克服
陶德‧卡本特接著指出,未來第三個挑戰是版權管制與盜版問題,目前亞馬遜的KINDLE系列閱讀器,在電子書市場上有很大的斬獲,但是根據今年1月最新研究顯示,截至去年第4季,全球有超過9百萬次非法免費下載電子書,潛在損失高達27億至30億美元,網路上電子書盜版大約占美國出版銷售額的10%。
由於電子書市場的重要性愈來愈明顯,或許未來還會出現可互動式的電子書,目前對想投入電子書市場的業者來說,最顯著且具有潛在應用價值的應該是教科書市場。對讀者來說,一本定價200至300美元的書,現在完全無法勾起購買意願,但如果一本定價只有50到75美元的書,情況可能完全不同,這代表了訂閱教科書的銷售模式將需要快速地發展出來。
電子書服務 挑戰圖書館極限
美國西雅圖公共圖書館以獨特的建築聞名世界,但是它的軟體服務也是值得台灣圖書館界來學習的,尤其西雅圖公共圖書館以各種方式提供給讀者電子書的閱讀服務。(http://www.spl.org/default.asp?pageID=collection_digibooks),而每一種電子書服務都因授權條件而有所不同,這些授權條件是影響電子書服務的執行與使用上最重要的因素。
美國西雅圖公共圖書館電子資源館員柯爾克‧布蘭肯旭(Kirk Blankenship)在論壇中表示:在西雅圖,我們看到了電子書市場快速成長,在去年的發行量就成長了97%,在今年相信也會成長到80%。
美國西雅圖公共圖書館所提供的授權服務供應商選擇分為OverDrive、NetLibrary、Safari,使用NetLibrary和Safari兩種服務的話,每年都要繳交固定的費用,OverDrive則是像是傳統的紙本印刷,依照書本的標題來購買加上一筆租賃虛擬主機的費用。
就像提供紙本書籍一樣,因為在目錄中有太多標題相似的書籍,我們要先確認讀者的需求為何,然後再幫助讀者在眾多資源中找到他想要的那本電子書。
在館藏維護方面,依據系統設計,NetLibrary和Safari需要較少的維護,OverDrive則是和傳統的紙本書籍館藏管理很類似。
協助讀者利用電子書功能
美國西雅圖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館員格瑞‧長谷川(Kreg Hasegawa)表示,西雅圖公共圖書館針對長期使用的讀者直接透過網路提供服務,讓使用者可以連結到電子書服務系統。至於新使用的讀者,則是提供網路影片來教導如何使用OverDrive、NetLibrary等授權服務系統。為了行銷圖書館的電子書服務,去年夏天圖書館還舉辦了OverDrive電子書行動上網活動,另外,還有在圖書館的首頁和部落格上,不定期提供特展,希望幫助讀者更容易使用電子書服務。
職員的訓練方面,由一般諮詢服務部門負責難題解決及系統訓練,並設計有新進人員訓練,將相關訓練文件放在內部網絡上,提供快速查詢與指引。另外,還有「問題管理軟體系統」專門用來幫助館員輸入問題,並查詢後續解答。
目前圖書館所面臨的挑戰是太多種格式、數位版權管理,以及太多家供應商與不同的網路協定。在多種格式方面,關於電子書,就有KINDLE、PDF、EPUB、MobiPocket;電子有聲書則有WMA、MP3。
數位版權管理的問題,則包括WMA格式的軟體無法在蘋果電腦上播放、MobiPocket格式的電子書需要有加裝微軟OS系統的設備、PDF和EPUB格式的電子書在Sony的eReader閱讀器上閱讀會產生混淆、KINDLE閱讀器則是完全無法支援上述的所有格式。
目前電子書有很多家供應商與不同的網路協定,OverDrive在發生問題時,圖書館可以自行解決問題,但是運作模式太過於傳統,而非網路模式;NetLibrary在發生問題時,圖書館無法自行解決問題,但是運作模式和網路比較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