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影像開麥拉-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今年移師台中

文:編輯部 照片提供:文建會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今年在台中舉辦,圖為前國美館館長林正儀、台中市副市長蕭家旗、文建會第二處處長李戊崑以及策展人游惠貞(由左至右)。  足以讓台灣民眾對世界有更多面向、多角度觀照的「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今年首度從台北轉駐台中,從戲院跨入美術館。極力爭取影展播出的國立台灣美術館表示,因影展偏向實驗性、藝術性的表現,再加上國美館無商業氣息、以服務優先,所以,影展在美術館舉辦具有激發民眾觀影需求,進而帶動影像生產的潛在優勢。

美術館的多面向發展

  由文建會主辦的「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已邁入第五屆,今年策劃執行單位交由國立台灣美術館承接,成為國內第一個由美術館長期規劃主導的影展。自10月27日起至11月5日雙年展活動空間將集中在台中國美館、文化中心和科博館,國美館將以對電影藝術的獨特性視野,加入跨界、拼貼與實驗多面向的影展紀錄,讓參觀民眾能體會紀錄片的多元性格與特殊的美學紀錄。

  曾經擔任國美館館長、現任文建會第二處處長的李戊崑在任職期間也曾積極拓展美術館的多面向發展,「從今年起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能交給國美館長期經營,將有助於累積更多資源。」他進一步表示,「電影文化產業是晚近資本主義全球市場脈絡中,許多國家作為維護地方人文承續、傳統空間再生與都市經濟振興的策略。同時,經由文化的保存與創造,建構城鄉魅力,將成為具獨特性的觀光資源。」

加強台灣與國際的對話與交流

  在台灣影展由美術館策劃主辦是頭一遭,不過,世界上由美術館主辦影展活動卻非新鮮事。如,日本當代美術館所策劃的專題影展,曾完整且全面性的做過「梅里葉」、「尚考克多」、「安東尼奧尼」等電影大師的經典回顧,館內不僅播映電影,也有完整的相關藝術作品和文獻的展出;紐約當代美術館(MOMA)每年舉辦的「新導演新電影」專題,是許多新導演嶄露頭角之處,而保存與再現舊有影片資料,以及經常性舉辦新型態影像藝術與電影的專題策劃,也是MOMA相當重要的館內活動。此外,由法國龐畢度中心所策劃主辦的「真實電影節」,於1978年創辦迄今,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紀錄片影展。

  「國際眾多影展均以城市命名,今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有台中市政府的支持,及中台灣地區與影像創作相關的學術單位共同參與,讓國美館對接下整個影展的經營任務深具信心。

  在與國際美術館的經驗交流之下,國美館以跨界、多元視野、實驗與傳統兼備為方向所舉辦的紀錄片雙年展,對台灣紀錄片的發展將有更直接且正面的提升。

凸顯國際級位階

  有過第一、二屆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策展經驗,也是今年策展人游惠貞表示,「影展的預算、人事與基地相當重要,透過公部門的整合、學術單位的共同參與及推廣,還有國美館的環境優勢。」對影展在台中的長久耕耘,她深具信心。

  舉辦過四屆的紀錄片雙年展已累積出一定的國際知名度,成為亞洲地區除了日本山形影展以外的第二大紀錄片影展,並與其他國際影展區隔分明,定位清楚。而為凸顯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的國際級位階,今年特別著重在整個亞洲地區紀錄片領域的綜觀,還特別設立「台灣獎」與「亞洲紀錄片獎」,而所有的參展影片都有資格角逐。

以需求帶動影像的生產

圖片  長久以來,台灣影片的進口常遠高於出口的量,面對外來強勢文化的壓力,文建會將以推動影像藝術產業為思考,極力提振國內電影及紀錄片的產業。李戊崑提出,「包括設置華山藝術電影院、社區營造影像紀錄、補助拍攝紀錄片、數位影像、網站及人才的培育、補助專題影展並於校園巡迴放映活動。」

  當國內影片的發展面臨難以突破的瓶頸時,或許透過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中多元互異觀點,呈現出的地域、文化、種族與宗教…等的差異與價值觀,不僅能滿足民眾好奇的慾望,也能在相互激盪下轉化為影像創作者創作的動力。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