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高高屏 賣力秀地方特色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侯聰慧

高雄市文化局長路寒袖以文化活動創造對家鄉的認同  「明天的天氣轉為陰短暫陣雨,溫度也會下降一至二度,出門前別忘了多穿件外套並記得攜帶雨具。」隔天,高高屏地區,天氣晴朗。這是媒體長期「以台北看台灣」的現象,不免讓人擔憂,在資源失衡的情況下,原本就屬於弱勢的地方文學是否更為弱勢了?所以,尋著文化單位在土地上耕耘的痕跡,去找尋屬於高高屏地區豐富的文化面貌。

高雄市以創新取得認同

  由高雄市文化局出版的《漫畫高雄歷史》,在去年被評選為優良政府出版品。推廌人郝廣才為文表示,「在生動的情節中,以漫畫的方式娓娓道出高雄的歷史故事,每一個重要的發展轉折,都有深入淺出的描繪,不僅容易閱讀,也透過輕鬆的角度看待歷史,讓人對高雄與高雄人都有了不同視野的認識。」而這創新的方式,也是高雄市文化局長路寒袖「以創意美感,推動文化高雄」的想法。

  路寒袖為大甲人,到高雄市擔任文化局長八個月,為配合文化局所辦的活動,已經寫了四首詩、兩首歌。他以一個非本地人的角落創作關於高雄的詩歌,連他自己都感到訝異,「也許是因為認同高雄、對它有感情,所以就會選擇適合、擅長的方式,去接近這個城市,並且與它互動。」

高雄縣文化局運用音樂與多媒體,加強民眾對地方的認識  有趣的是,路寒袖預計將今年高雄市的文化活動營造出「一見鐘情」的感覺。也就是像情人一樣,一開始的相互吸引,是加速了解的動力;從高雄市今年的文化藝術活動來說,也是希望先取得民眾的認同,再喚起對高雄的熱情。

  對於尋求認同高雄市的方法,路寒袖認為還是要先從文學出發。而「城市閱讀運動」為高雄市文化局今年的重點之一,內容涵蓋陪寶貝讀繪本、與課本作家面對面…其中編撰高雄地區文學發展史的部分,在於建構地區文學史,讓市民了解在地的文學傳承和豐富的文學成果與資源。另外,路寒袖也將親自帶領讀書會,與高雄地區的讀書會一起面對面的讀。

  「閱讀,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高雄市文化局除了整理過去地區性豐富的史料外,也致力將高雄的文學活動變成鄉愁邁進。未來路寒袖希望「布袋戲展演季」能成為高雄新的文化景點,不僅吸引戲迷、布袋戲音樂創作者、操偶師一同交流,也突發奇想的規劃「醒詩團」,藉由詩歌將布袋戲的內容朗誦出來。

  認識高雄不一定要從古蹟、歷史、生態…開始,也可以重新打造屬於高雄的新文化、新景點、新風貌。而現今高雄的文學活動,或許在將來也會變成是異鄉遊子所懷念的。

高雄縣以滿足多種族群為目標

高雄縣文化局長吳旭峰  「雖然從城鄉看天下,不過高雄縣也沒置外於天下喔。」高雄縣文化局長吳旭峰有感於多元種族衍生出多樣性的文學,所以需要透過交流,從文化理解族群的問題。

  高雄縣在台灣所有縣市當中,是一個相當獨特的縣市,由於平埔、福佬、客家、原住民等族群在縣內都佔有一定的比例,所以高雄縣不但是一個由多元種族所組成的行政區域,更是一個保有多樣性傳統文化的縣。

  而從歌謠出發,去探究不同族群間的故事,是重新尋回「真情」最直接、也最動人的方式。例如高雄縣文化局出版的《六大族群傳統歌謠叢書》,就是以輕鬆的方式去認識不同族群間的差異。

  同時,為推廣高雄縣最具特色的傳統戲劇-皮影戲,文化局也開發數位學習的領域,以增進更多人對皮影戲的了解與喜愛。而《捕光捉影話皮偶》及《光和影:紙影戲偶的製作與演出》都被列為去年優良政府出版品中電子出版品的項目。受到評審青睞的因素在於運用文字、圖片、影像於動畫中,並清楚且全面的呈現皮影戲的多元化,不僅對皮影戲的歷史有詳盡的陳述,在皮影戲的製作方式、介紹各國皮影戲偶以及演師都做了完整的說明,是結合鄉土文化與藝術鑑賞的教材。

《發現古蹟之美》喚起民眾對高雄縣的重視  在平面書籍的出版方面,吳旭峰以結合圖詩文的《發現古蹟之美》一書最能喚起民眾對高雄縣及古蹟的重視。他強調,這是一本將藝術與保存文化資產做巧妙結合的畫冊,共集結高雄縣二十處古蹟與十三處歷史建築的精心畫作,更請高雄縣詩人作家創作詩篇,以提高古蹟能見度、提升鄉土認同。

  另一定期出版的刊物為《高雄文獻》,是一針對高雄縣為各鄉鎮市的歷史、產業、教育、文化…為主題加以撰寫。去年以岡山為主題,內容更追溯到高雄縣的第一本自發性眷村文史書籍《正氣村史》的書寫、整理過程。負責主編的綠繡眼發展協會理事長劉天賦表示,從多元的內容可以發現岡山地區有許多有心研究文史的人士,如果行政部門能與民間共同整合,地方文獻的專書將更豐富。

  然而在歷史的長河裡,活水才得以源源不絕,所以高雄縣文化局也辦理「鳳邑文學獎」獎勵文學工作者從事縣內相關的風土民情、人、事、物等文學創作,帶動地方文學的發展。去年首獎由林子瑄獲得,作品名為《九月龍眼》,主要撰寫內門鄉桂龍眼果農的辛酸史,再以辦桌的飲食文化導入台灣農民的困境與堅強。高雄縣文化局圖資課課長洪慈芬表示,鳳邑文學獎與地方文學有很緊密的互動,從作品中發現,創作也能表達對時空與人間的關懷,而得獎作品的專輯也足以為,了解在地常民文化的窗口。

屏東縣活化對地方的認識

屏東縣文化局長徐芬春發揚「旅遊文學」為屏東注入新風貌  想到屏東就想到墾丁蔚藍的海岸、想到可口的萬巒豬腳…,卻從未發現屏東縣的珍寶其實是,許多超過五十年以上歷史的「老厝邊」。而屏東縣「老厝邊」的演變及遞嬗,與周邊的城鄉發展有極密切的關係,屏東縣文化局局長徐芬春有感於這些老建築雖已抖掉繁華的時光塵埃,卻依舊屹立在每個街頭巷尾,重現不可磨滅的藝術風華與人文精神。於是,擁有時代歲月的古厝密碼《流金歲月》在去年出版,以調查資料為基礎,提供生活化的觀察角度,提供現在與過去對話的平台。

  《流金歲月》書中寫著新埤鄉建功村的一座老三合院:屏東縣新埤鄉是客家人居住的重鎮,位於屏鵝公路旁,鄉內有大片的農田連著天、連著地,形成壯闊的農村景象,而高齡九十歲的鍾宅穎川堂在這樣的農村背景下打造而成。鍾宅與許多三合院的主人一樣,在當年都是以務農起家,在一鋤一耕間開創了自己的事業。鍾宅正面牆身相當樸實,沒有彩磁、泥塑,房子本身的特性如同主人一樣,流露出只要靜靜工作就好的不爭性格。雖然內容沒有「根據文獻記載」等強而有力的論證出現,不過在照片與生活化的文字敘述中,讀出的不只是過去的故事,還有更多生命的反省。

《捕光捉影話皮偶》光碟榮獲去年優良政府出版品  在歷史的長河中,歲月的痕跡常是時間最美的烙印;而文字、思想的傳承又何嘗不在增添烙印的豐富性?對此徐芬春表示,以往對屏東文學發展的歷史,沒有很完整的資料蒐集,為了重建屏東文學發展的脈絡與推廣閱讀,今年二月在介壽圖書館內及周邊興建的「屏東縣作家文庫」、「屏東縣旅遊文學館」與「文學廊道」,就是希望民眾把文學當成一種文化休閒的活動。

  「屏東縣作家文庫」主要是蒐集屏東縣出生的文學創作者資料,再予以有系統的介紹展示。徐芬春說,「以陳冠學的特展來說,從館落成開始只有模擬他書房的擺設與些許作品,一段時間後,當他開始認同並且相信文化局,便慢慢地釋出手稿、與早期的創作。」這些史料的保存對文化局來說,都是相當珍貴的。

  另外,徐芬春談到「旅遊文學館」的構想其實是源起於,墾丁每年都有上百萬的遊客湧入,所以是發展旅遊文學的好方向。再加上她本身喜歡在旅遊時收集書籤、明信片並寫上旅遊的心情,所以文化局在去年也舉辦明信片徵文比賽,以旅遊為主題,發展出屏東縣文學的另一風貌。

「屏東縣作家文庫」保存並延續屬於在地的故事  為使民眾更親近文學,文化局也將介壽圖書館旁的原老人會大門廣場拆除,建立一條「文學廊道」,讓民眾把館內圖書帶出去閱謮,並以藝術家王展訪所創作的蝸牛立體雕塑做為文學意象。徐芬春希望藉由這些軟硬體的建設,為屏東注入更多有特色的故事。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