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適逢921地震10週年,8月,莫拉克颱風又重創台灣,兩場災難相隔10年,除了傷痛之外,台灣人民也應該學習如何從這些苦痛中記取教訓。現正在國立台灣文學館舉行〈土殤之後:921地震十週年文學影像展〉,映照當今的場景,格外發人省思。
因莫拉克颱風來襲延後於8月15日舉辦開幕記者會,詩人朗誦詩作、紅木屐合唱團演唱詩歌,透過文學及歌聲呈現災難的可怕及重建的希望。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鄭邦鎮也與參觀展覽的小朋友一起進行「立正擲齒」許願儀式,藉此先人的生命儀式,宣達感悟與祝禱的虔誠之意。
鄭邦鎮致詞時表示,921地震之後,大家彷彿已經遺忘這場災難的可怕,不幸的是,莫拉克颱風重大災情再次提醒了我們,如果我們不覺醒,如果社會不建立公民意識,天天都可能遭遇另一個921。
特展承辦單位文學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鄭炯明醫師表示,收集921地震資料工作十分不易,此次特展最大特色就是將921地震相關紀錄片做一次完整的呈現。在台灣這片土地上,天災地變經常發生,我們如果沒有從精神層次上去省思災難,同樣的不幸還是可能再發生。
國立台灣文學館希望透過這次的展覽,從文學的角度出發,看創作者如何用文字展現對災區的人文關懷,從詩文對照當地災害前後的影像紀錄,展現人性最真切的感受與良善。
展場整體設計以「土殤與重生」作為展示的主題,因此,除了呈現災害時的影像之外,亦展現10年後災區重建、走出陰霾的新生。展場第三室「生命的樂章」呈現「立正擲齒」許願儀式,利用玉米象徵脫落的乳齒,將乳齒投擲於屋頂上(下乳齒)或床鋪下(上乳齒),藉此先人的生命儀式,宣達感悟與祝禱的虔誠之意。
該項特展將展至10月4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