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讓浩瀚知識從館內向外走!

文:心怡、吳秋瓊 攝影╱李建霖、王士豪、劉德媛 照片提供: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現代的校園圖書館不僅作為校內師生汲取知識的重要場域,同時也轉變為深入社區服務的重要據點,透過資源共享,讓書香氛圍滿溢在你我身邊。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  新北市立北大高級中學圖書館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  將知識帶向社區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

  身為臺灣南部最重要學術圖書館之一的成功大學圖書館,在3年前決定跨出校門,由館員攜手成大師生,帶著自身知識與所學穿越建築圍籬,將知識從圖書館帶入社區。




 

王涵青館長

王涵青館長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博士,現為成功大學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特聘教授,於2019年開始兼任成功大學圖書館館長。










「成大BooK一市─移動圖書館」為校內師生花費整個學期籌備的縝密活動。  「如果要我說成大圖書館有什麼樣的特色,除了是南臺灣重要學術資源集合與發散地之外,成大圖書館其實也跟成大一樣,希望可以連接社會、連結世界。」成大圖書館館長王涵青的話字字帶著溫暖的笑意。她表示,近3年來,成大圖書館開設的「成大Book一市─移動圖書館」以及「為愛朗讀─錄製有聲書服務視障者」等兩門通識課程,就具體落實了連接社會的目標。


  談起「成大Book一市─移動圖書館」,王涵青表示這是一門2學分、花費整個學期所構思出來的縝密行程,除了館員投入其中,師資更是來自各學院。修課學生張郁敏則分享課程進行方式與心得,「我們由各組到需求單位進行前訪,了解該單位的特質、特色,以及所期待的內容,再運用回饋擬定出客製化的閱讀活動,最後於學期末出車服務。」
 

 

 

「為愛朗讀─錄製有聲書服務視障者」讓學生真正了解同理的服務內涵。

  「這是一場非常精緻、有規模,而且經過培育的閱讀活動。」醫學院圖書分館館員蔣欣樺笑言,她以帶領其中一組「海洋與生活」的主題為例解釋,該主題由館員發想,再由水利系與小組同學帶領小學生利用水泥與水等比例混合,再加入水彩顏料,製作出小型消波塊;王涵青也在其中一場活動中化身為化石嚮導,並提供自己珍藏多年的古物標本,讓小學生們從觸摸中細細感受。
 

蔣欣樺

蔣欣樺

成大醫學院圖書分館館員,為「成大Book一市─移動圖書館」的師資團隊之一,引導成大學生完成整套課程設計。

  蔣欣樺認為,書本雖然沒有溫度,但透過「成大Book一市─移動圖書館」不僅能善用成大師生的知識與資源,將大學的專業科普化,還能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讓社區學生或成員對閱讀改觀,發現原來學習也可以很有趣。



 


藉由課程學習同理 跨出校園回饋社會

  除此之外,成大圖書館也開設「為愛朗讀─錄製有聲書服務視障者」通識課程,開課緣起來自於王涵青某次路途中的發想。當時她遠遠就看見一名視障者受困在道路工程中,然而來來往往的行人卻沒人停下腳步,這讓自小就與視障家屬共同生活的她備感衝擊。


  她反覆思考,最終答案在眼前清晰浮現,「他們不是不幫忙,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幫忙,或是他們不知道要幫忙。」想起自小就會朗讀書籍內容並錄製給家人聽的回憶,「為愛朗讀─錄製有聲書服務視障者」課程在校方的全力支持下應運而生。


  知識服務組組長張義輝解釋,這堂課攜手與「臺南市視覺障礙者生活重建服務中心」合作,除了請來中心組長上課,也讓學生走入視障者的生活,認識輔具之外,更透過視覺類比親自體驗視障者面對的生活難題;藉著與視障朋友們對談,再由專業師資授與有聲書朗讀練習,期望學生能學到同理而非同情的服務內涵。
 

黃士豪

黃士豪

成大醫學院圖書分館工讀生,在館服務超過2年,以身為成大學生為榮。











  「這是一門很特別的實作課程,帶點服務性質,可以讓我們貢獻社會。」修課學生黃昱閔說。另一名大四學生張育瑄笑言,在畢業之前,有機會透過這堂課增進視野,「它改變我對服務跟志工的定義,這些事情並不是船過水無痕。」


成大圖書館希望可以成為連結國內外學術資源的文化集散地。  而通識課所錄製的有聲書書單皆來自視障朋友推薦,排除市面上豐富的文學類型,從成大圖書館多元的館藏中挑選食譜、保健以及運動相關書籍錄製。這些錄製完成的有聲書最後將上架到國立臺灣圖書館的有聲書資料庫,迄今已為2,300位視障者提供服務。

 

  除了通識課程的設計與規劃,成大圖書館自2004年開始,年年舉辦二手書徵集與義賣活動,推廣服務組組長羅靜純表示,18年來總共累計有3,787位校內外人士參與活動,捐出93,859冊書籍。而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信念,成大圖書館亦將每年平均所得約16萬元全數捐給社福機構。


  成大圖書館不僅讓知識從成大出發,同時也讓愛灑落社區角落。一如王涵青所言:「我們是大專院校圖書館,有老師、有學生,資源很豐厚,所以我們不應該只是圖書館而已。」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為佛學典藏留史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為國內少有的宗教類專門圖書館。

  成立於1982年的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是一座宗教類型的專門圖書館。有別於一般公共圖書館,香光的規模顯得小巧精緻,然而深入探尋便會知曉其對於佛教典藏的貢獻實在是功不可沒,其中佛書分類法的創建,更嘉惠海內外超過200座圖書館。


 

 

自衍法師

自衍法師

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系研究所碩士,為佛教圖書分類法修訂的召集人,現任《佛教圖書館館刊》主編等職,並擔任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館長。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秉持共享的心態,開放民眾入館使用各項資源。  談起當初著手編訂佛書分類法的緣起,館長自衍法師謙和表示,起心動念其實很單純。細數自己投身圖書館服務至今已有36 年的時光,早年書目分類只能土法煉鋼,透過紙本、寫卡片做起。然而最困擾的則是若有人員更動,就會有館藏書籍重新分類的困窘,「臺灣最早的佛書分類法由日本引進翻譯,但已經不符合現代所需,因此每個人建置的分類都不一樣,也沒有一定的標準與規範。」


  於是香光與其他佛教圖書館攜手合作,期待能做出一套適合用於佛書的分類法。然而分類法的梳理過程既龐雜又艱難,其他圖書館礙於人力不足一一退去,最後唯有香光堅守,終於在1996年完成。

 

上方為典藏的罕見文獻《貝葉經》。下方為香光尼眾佛學院提供館員進修出版的許多書籍。   分類法完成之後,香光又陸續投入使用手冊編輯、主題詞編訂以及數位檢索等製作,待一切完整,便無私提供其他有此需求的圖書館使用,甚至還進一步製作英文版的佛書分類法。自衍法師笑言,這些嘔心瀝血之作至今已經逾200座圖書館使用,雖是無償提供,但看見他人使用,讓香光的製作團隊深感欣慰,表示這樣的成果不僅適用於當代,也能輕鬆在各館間複製。
 

  「原本我們只覺得可以利益自己,後來發現可以利益更多的圖書館。」為了讓其他圖書館館員也能深入理解運用,香光還特別舉辦研討會以培訓各界館員。自衍法師回憶道,當時迴響熱烈,各圖書館在研討會之後,提出的學習需求也愈來愈多,「有人希望我們能開圖書館經營管理的課程,所以我們辦了圖書館經營管理研討會;後來有人提出數位化學習,於是我們又著手數位化課程的研討會。」一次又一次,如今研討會已成了香光每年的年度盛會,讀者李佩玲驚嘆地表示,雖然香光僅是一座在地佛學院的圖書館,但每年所舉辦的研討會格局卻意外的寬闊,「邀請的講師都是相關產業最為頂尖的人物,而且主題相當前衛,例如在網路才剛開始要發展的年代,就已經在探討數位化了。」
 

 數位化是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近年來努力的方向,館內亦提供個人錄音室,進行數位傳播。  館內收藏了許多佛學期刊創刊號,是保留佛教珍貴文獻的中心。數位化是香光尼眾佛學院圖


  香光投入數位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90年,當時臺灣已有部分大型圖書館投身館藏數位化,香光毅然跟進,期待數位資源能擴大觸角,開啟更多人的智慧。同時香光更伸出援手,免費為佛教界諸多期刊製作數位化刊物,並協助全國12座佛教圖書館做館藏目錄與期刊數位化。

 

  香光的與時俱進以及對圖書管理的縝密,吸引了不少民眾將典藏的期刊、佛典、佛教相關照片、郵票等慷慨捐贈,使得現今香光所收藏的佛教期刊創刊號即高達100多種,所有館藏也都一一掃描數位化,無疑是國內最具規模的佛教相關典藏資料庫。 


資源共享 全國首創專門圖書館學術刊物

  擁有中正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目前正就讀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的嘉義縣民和國中校長官志隆談起初次來到香光時,內心感受到的震撼,「香光在佛學文獻與典籍的收藏量相當豐富,不僅將重要文獻數位化,提供讀者在線上全文閱覽,甚至細緻地做到目次建檔。無論是對於論文的書寫或是學術研究,都有極大幫助。」
 

官志隆

官志隆

中正大學教育學碩士,現為嘉義縣民和國中校長及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是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的忠實讀者。








  為了能與更多人分享館內資源以及所學,香光也在1995年創辦國內第一份專門圖書館學術性刊物《佛教圖書館館刊》,負責編輯的自正法師表示,香光從單純提供自家佛學院學生服務,到開放供社區使用,一路走來不停地精進學習。創刊的動機單純是想將所學分享,避免後人多走冤枉路,「我們將自己自學圖書館管理以及佛學相關知識,透過書寫與印刷讓更多人看見與學習,創立館刊就是以資源分享為前提。」
 

自正法師

自正法師

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曾任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藏主,現為《佛教圖書館館刊》編輯。

眺望未來,自衍法師覺得香光的任務尚未走到盡頭,他認為佛教之所以能代代傳承,讓現代人得以接收佛陀的智慧,是有人在前面記錄、保留與收藏。因此他體悟到,佛教若要傳承,必須透過文獻引航,「我們必須建置更多元化的數位資源,推動佛教圖書館的研究與發展,協助讀者尋訪到生命中的善知識,取得終身學習資源,這是我們對自己的期許。」




 

新北市立北大高級中學圖書館 客製課程啟動自主學習

三峽學課程所製作的精緻「茶鄉走讀地圖」,被三峽區農會選用為對外的正式文宣。

  適逢108新課綱推出,強調發展以學生為主體的素養導向課程,且讓學生進行多元選修,北大高中校長施雅慧決定把校本「課程研發」工作交由圖書館執行,不僅兼顧學習品質,亦期盼陪著學子探索生命。其中校訂必修課程「三峽學」便是由圖書館主任朱肇維向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請益,率領教師社群共同研發的具體成果。

 


 

施雅慧校長

施雅慧校長

2015年榮獲新北市公私立高中等以下學校特殊優良教師─校長類的殊榮;同年亦榮獲教育部推手獎。2016年就任北大高中校長,前後帶領新北市鳳鳴國中、中平國中、北大高中榮獲教育部閱讀磐石學校殊榮,堪稱「三冠王」。









  「三峽學」是透過教師引導學生探究三峽在地文化脈絡,並深入茶、染兩大產業,從發現問題、擬定策略,進而採取行動,最後再進行反思回饋的完整課程。修課的學生必須走入茶園,並從田野調查、拍照記錄、手繪設計到最後完成茶鄉走讀地圖。而適逢三峽區農會120週年慶,精緻的「茶鄉走讀地圖」甚至被農會選用,成為對外正式文宣。


  不僅如此,北大高中圖書館也和雙溪、三民、明德與樹林等4所高中,共同出版中英文對照的「潮新北—步E young的新北走讀課」,期待能讓更多人認識在地文化。
 

晨間閱讀與國際交流 廣收知識培育思考力

  施雅慧強調,中學圖書館的營運價值,在於可以提供不同年齡、閱讀層次的需求,客製化地調整出適合的服務方式,讓圖書館成為師生補充能量的基地。
 

朱肇維

朱肇維

北大高中三峽學校訂課程發起人,為108新課綱校訂必修課程教師社群召集人,現任北大高中歷史科教師,兼任圖書館主任。










  因此,北大高中圖書館除了課程研發,亦有自主學習與國際交流等任務。朱肇維進一步表示,北大高中於2016年成為國家教育研究院認可的「專業發展合作學校」。學校重視閱讀教育,開始推動晨間閱讀,鼓勵學生發展專題探究,每週四早上半小時的晨讀,由老師編訂教材,內容包括影片或文本,結合「閱讀護照」,具體記錄學生的閱讀履歷。閱讀護照由圖書館老師林詩傑、陳佳瑜規劃,內容建議國中生選讀各種類別書籍,並記錄閱讀心得,進行至今,成效顯著。
 

施翔喆

施翔喆

高中部學生,透過圖書館辦理的各項活動,探討書本以外的知識與技能。










 

蔡安妍

蔡安妍

國中部學生,熱愛圖書館辦理的特色課程,期盼透過活動,訓練自我的各項能力。










  對於圖書館特別安排的課程,國中部學生蔡安妍表示,晨讀對培養獨立思考與客觀判斷的能力有幫助,而在與日本中學生視訊交流中用全英文介紹在地美食,也是難得經驗;高中部二年級施翔喆則正在準備參加財團法人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所舉辦的「公民行動」方案競賽,這是他繼參加英國大學舉行的商業論文競賽之後,第二個自主學習計畫方案。

 

鼓勵閱讀,陪伴學生探索未來,是北大高中圖書館的目標。

  北大高中圖書館打破有形的空間限制,進行跨界、跨校、跨國的交流,帶領學生閱讀人、環境與社區,從而擴及世界,誠如施雅慧所言,這樣才對中學生的「胃口」!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