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三星鄉立圖書館 點滴皆用心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

  好山、好水的宜蘭,讓很多人好嚮往。連續四年的暑假,一位住在台南縣白河鎮的父親總是會帶著兒女到宜蘭縣露營,而三星鄉立圖書館也是他們每次必遊的景點之一,「通常會在館內坐上個半天、一天。」館長林蕙蘭談到這兩位遠道而來的讀者,笑容變得更璀璨了。

館長林蕙蘭。悠遊卡借書更加便利。三星圖書館營造出輕鬆的閱讀環境。

不華麗 很悠閒

  「順著三星國小圍牆前行約300公尺,即可到達三星鄉立圖書館。」雖然網頁上的指示很清楚,但看見路旁兩位悠閒坐著、閒聊著的老人家,還是忍不住再問了一次,彷彿這個過程可以讓初踏上陌生土地的感受,更安心一些。

  老人們親切的回應,一如多數農村的景況,樸實而無華。再往前一點,緊鄰三星國小的正是三星鄉立圖書館,還未進館,視線已被門口掛著的一幅大型輸出品所擄獲。是館長林蕙蘭在宜蘭縣圖書館嘉年華後所搬回來的,「想不到掛在館門口剛剛好。」她心滿意足地說著。

  這幅主要以三星鄉農特產品-青蔥與上將梨為意象的大型輸出品,同時也清楚展現館方以農業與園藝為特色館藏。或許是盛夏的陽光太炙人,才推開門,就感到一陣舒爽,混雜著書香氣味的空間,配以一張張藤編的休閒椅,只要靜靜地坐著就能感到幸福。

  而這個已晉升為很悠閒的觀光景點,可是多年來館方一點一滴努力的成果。

鄉鎮圖書館不要自我設限

上將梨與青蔥是三星圖書館的入口意象。  忙著整理志工資料的林蕙蘭,遞上一張職稱印著「管理員」的名片笑答:「什麼職稱不重要,盡職做事比較要緊啦!」這是在鄉鎮圖書館時常能見的問題,做著館長負責的工作,卻未能得到同等的回報。久了,館員通常也漸漸安於上級所指派的一切。

  不過,林蕙蘭在館務的提升方面,卻始終有著自己的堅持,「鄉鎮圖書館千萬不要自我設限。」雖然鄉鎮圖書館的人員編制不多、經費少,但卻不代表鄉鎮圖書館的發展就必定得限於某一程度,她建議,「跳出傳統的框架思考,朝各館得以差異化發展的面向去突破,進而一步一步順著鄉鎮圖書館的潛力前進。」

  2005年年中,從三星鄉鄉公所轉任到圖書館的林蕙蘭,歷經財政科、建設科等行政經驗,也因為過去的歷練讓她在圖書館更得以發揮。三星鄉立圖書館的一樓原為視聽室,二樓為書庫,「考量到館內既沒公播版的影片、視聽室使用率也少,且位於二樓的書庫管理不便,因而有館內空間局部調整的想法。」

  當時,文建會公共圖書館空間及營運改善的計畫已告一段落,三星鄉立圖書館就配合教育部辦理「鄉鎮圖書館發展挑戰計畫」,與國立台中圖書館的「讀者倍增計畫」,以及縣議會陳副議長的全力爭取,開始著手圖書館局部空間的改善,並於同年重新開館。

  目前,圖書館內的兒童閱覽室,為何階梯如此之多?「那要追溯館方當初在整建時因地制宜的權宜措施,因為在原本由鋼筋結構所搭建的階梯,在時間允許且恐影響結構的考量下而逕以舖設木質地板,讓學童脫鞋子拾級而上,形成層層疊落,高低有緻,而蔚為兒童閱覽室另類景觀」除此之外,林蕙蘭對於館內空間的規劃,還有許多想法正在醞釀,「只要一有經費,計畫很快就能提出了。」

以變換菜色的概念 辦理好書交換

  凡事都走在計畫之前的林蕙蘭,不只對於館內空間規劃有想法,對於閱讀的推廣更有方法。拜訪三星鄉立圖書館之後再過幾天,正是全國好書交換的日子,已收到好幾箱國中圖贈書的林蕙蘭,先將重複的圖書整理出來,再挑出適合孩童閱讀的書籍,並贈給鄉內相對弱勢的孩子。

  選擇暫時不在贈書封頁內蓋上「全國好書交換」印章的林蕙蘭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有書可以換。」雖然一直鼓勵大家來換書,卻疏忽有些弱勢家庭的孩子家中根本就沒有書。於是,先贈書、再鼓勵換書,是林蕙蘭推廣三星鄉閱讀風氣的用心、也是貼心。

  另一個讀者可能看不見也感覺不到的做法是,林蕙蘭與館員用心經營常態性好書。在交換的書櫃上,擺著數百本素質頗優的圖書,雖然是提供民眾交換好書的流動書櫃,卻也不乏彰顯館方促進流通的心意。

  透過圖書不同的排列組合,要讓讀者每次來看見的書都有變化。在三星鄉立圖書館裡總能從小小的地方,看見館方大大的用心。

圖書館與數位機會學習中心相輔相成

攝影課學員上街取景,以利上網促銷地方特產。(三星圖書館提供)  位於二樓的數位機會中心,是教育部針對偏鄉以縮減城鄉數位落差,提昇村民資訊能力而設置,結合其他部會並為協助國中、小學生電腦資訊課業輔導,也希望透過網路行銷方式增加農民經濟效益的計畫。林蕙蘭認為,設立於三星鄉立圖書館內的三星數位機會中心,兩者均能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

  目前三星鄉的住戶數約有七千戶,圖書館結合數位中心同時開辦各項資訊及研習課程,活動宣傳單並請公所村幹事透過鄰長協助轉發至各住戶,一方面鼓勵民眾參與電腦研習課程同時行銷圖書館推廣閱讀風氣,以吸引村民走入圖書館。通常以「戶」為單位廣發傳單的滲透行銷,效果較好,有時沒拿到宣傳單的村民還會問「怎麼沒拿到?」這也曾讓村鄰長備感壓力哩!

  因為三星鄉立圖書館希望營造的是一個多元的學習平台也是村民提供閒暇休憩的公共空間。尤其在圖書館與數位中心結合後,許多農民來了、其他鄉鎮的民眾也來了,林蕙蘭從未想過原以「鄉」為單位發展的館務,竟也吸引了他鄉民眾的青睞。於是,她也積極地與學校、社團與地方農會接觸及結合,希望透過彼此資源的共享與支援,以創造更大的經濟放益。

化解初期業務困境

  忙著整理志工資料的林蕙蘭,才剛將圖書館與數位機會學習中心的志工整合,雖然在公共圖書館領域只有3年的資歷,卻很有想法。尤其圖書館工作目標的制定與達成,只要館員都支持且有共識,想做的多能實現。

  由於村民的需求加上鄉鎮財源困窘圖書館開辦的研習課程講師費用大都由學員負擔,一般的行政費就由館方以配合的方式來開課,以滿足民眾學習的慾望。其實地形狹長且幅員又廣的三星鄉,早期配合上級推廣各項活動招生困難重重,每逢開課前,館員就得四處找人參加,尤其周邊的親朋好友更是逃不掉。

  於是,許多圖書館業務開展初期的困境,隨著時間就漸漸地被化解開來。除了研習課程的日漸豐富外,推廣閱讀的成效也日益展現,「有時看見家長載著一車子的小朋友來,又載著一車子的小朋友回去,感受特別深刻。」

  正如許多鄉鎮圖書館館員所言,投資在鄉鎮圖書館的資源,大多看不見也摸不著,卻能被感受到。除了館員不斷宣傳並將閱讀風氣的提升具像化,林蕙蘭相信,「公部門長期的支持,也是館員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三星鄉地方文獻專櫃。鼓勵孩童接觸電腦。自在的閱讀環境,躺下來也無妨。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