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大安鄉立圖書館 工作團隊超麻吉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

  「把拔(爸爸),把拔!」台中縣大安鄉立圖書館的館員喜歡這樣稱呼其實還很年輕的館長黃欽輝。一樣在圖書館內服務的同仁,卻擁有如小家庭一般的緊密情感,不是天生就如此喜愛彼此,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磨合才堆疊出相知相惜的情感,也因而創造了人見人愛的圖書館。故事要從五年前開始說起……。

大安鄉立圖書館館長黃欽輝。一長列圖書館的策略聯盟,是黃館長打拚的成績單。助理員巫碧月。

爭取社會資源 從自己人開始

  從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的黃欽輝,在台中縣大安鄉公所服務一段時間後,恰巧在文建會92年度「公共圖書館空間及營運改善計畫」執行前到圖書館任職,他覺得很幸運,因為是公部門長久以來,首次對公共圖書館大規模的補助計畫。因此,在大家的集思廣益下,每天挖空心思只想讓圖書館變得更人性化。

  除了將原來只具有採光功能的中庭,經過重新設計規畫,成了兼具採光與整體空間的場域後,還將圖書館改採大玻璃的自動門,流通櫃台、報紙期刊室、網路查詢區等重新配置,書庫、兒童室、地下室重新裝修。改善硬體空間的初衷,想的就是如何讓民眾踏進圖書館。除此之外,黃欽輝還藉由參訪其他縣市的公共圖書館,希望激盪出健全圖書館營運的創意作法。

  然而,「有想法不難,但是如何付諸實行?」才是關鍵。大安鄉立圖書館因位處濱海小鄉資源較少,造成先天上的不足,所以,唯有靠後天的努力,才有扭轉頹勢的局面。這道理黃欽輝當然知道,「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就寫好預計向外界勸募資源的公文,但這紙公文卻躺在抽屜裡很長一段時間。」原因是,一向待人客氣的他,實在很難跨出「向別人要東西」這一步。

  經過一個多月內心的煎熬交戰,忽然「這是為讀者爭取閱讀資源」的念頭出現,黃欽輝才想通並勇敢地遞出這攸關大安鄉民福利的公文。雖然他醞釀好久才跨出第一步,但社團、地方人士卻沒有熱切回應,在深吸一口氣調整心情後,他馬上轉而為「那就先從自己人開始吧!」

  所以,志工們是黃欽輝熱情號召下慷慨解囊的第一批,多年來「認養期刊」的活動有人加入、有人退出,至今也已經邁入第四年。雖然這四年多來,陸續有志工、社團的資源投入,為達到永續經營,接下來將積極開發讀者的認養。

  黃欽輝不相信,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的說法,「因為公共圖書館是良心的事業,當整鄉的文化資源都掌握在手中時,只要有心、有責任總能做好。」而他這不受外在因素限制而退縮的堅持,從他接手圖書館館長初期就表露無遺。

人的問題解決 其他問題也就解決

  五年前,黃欽輝剛進大安鄉立圖書館為的就是「服務鄉親」的理想,誰料當圖書館的硬體空間漸上軌道時,他與館員間的互動竟冰凍到極點。他回憶,看見館員在一早開門、開冷氣後,便端坐在流通櫃檯看報的情景,引發他內心「圖書館館員究竟在服務自己,還是服務讀者?」的不平與憤怒。

  當黃欽輝決定調整館員「既然領這份薪水,就應該做薪水分內工作」的心態,他先從分配打掃工作開始,再將館內所有任務的權責區分清楚。「為什麼要打掃?」館員提出的問題,問傻了他,因為在他心中,館員打掃圖書館是天經地義。於是,他便帶頭做,從掃廁所、倒垃圾……只要是館方運用到的空間都得打掃。

  初(剛)接任圖書館的一年多時間,同仁間的氣氛冷到爆!因為在館員心中,黃欽輝就像是打擾舒適生活圈的侵襲者,幸好他的EQ指數夠高、理念夠堅定,才得以在先有衝突、再有協調的工作環境中破局而出!而今,他與館員間就像一家人般的溫馨共處,這可是歷經層層考驗才淬鍊出的成果。

經過志工的巧手,賦予信箱新生命。堅持理念 不辦趕集式活動

  而黃欽輝與大安鄉公所間的關係也是走上「先有衝突、再有協調」這條奮戰之路。學生時期就曾擔任大安鄉立圖書館活動志工的他就曾懷疑,「花大把鈔票,辦理曇花一現的大型活動,對閱讀推廣的實質幫助何在?」因此,當他有機會擔任館長一職,「思緒不在如何辦活動,而是思考如何讓讀者多加利用圖書館。」

  當大安鄉立圖書館持續半年多都沒有大型活動時,代表會再也忍不住地質詢黃欽輝,「為什麼圖書館都靜悄悄的,不辦活動?」在會上,他大力辯駁「圖書館就是要推廣閱讀,讓讀者享受有限資源」的堅持。雖然事過境遷,他卻從未後悔當初的堅持,「大不了當不成館長」的魄力更是讓人佩服。

  如今外界對大安鄉立圖書館的肯定,是黃欽輝繼續向前衝的動力,而台中縣政府文化局的支持,更讓他在推廣閱讀的路上不孤單。台中縣文化局圖書資訊課課長蔡靜慧曾對他說:「人的問題解決,其他問題也都解決了。」可見人的問題有多難解,解決完館內的,還有家人的問題哩!

有時拋家棄子 有時全家動員

  一家大小在假日出遊的景象,對館員來說真是奢求,因為讀者最有空閒利用圖書館的時間,通常也就是館員最忙的時候。如果是無牽無掛單身一個人還好,但如果身為別人的爸爸、媽媽或配偶,可能招致而來的抱怨絕對會不少。因此,無法在假日帶著家人出遊的黃欽輝,只好全家大小都到圖書館集合。

  儘管助理員巫碧月在兩年多前加入館員行列,減輕了黃欽輝假日要上班的負擔,但對她來說,也是歷經一個多月的家庭革命。「才來一個月,就想離職。」她如實地道出在圖書館工作的無奈,因為假日先生、小孩習慣看見媽媽,要不是最後與館長分別負責星期六與星期日的上班時間,各空出一個假日陪家人,家庭革命的炮火可不會如此輕易停歇。

在小地方發光發亮

  在安內之後,黃欽輝緊接著也要顧著「攘外」,只不過他的攘外不是抵禦外敵的侵凌,而是用心耕耘讓圖書館的好被看見。他感到不可思議地說:「這個小地方的圖書館,居然能吸引全台過半縣市相關領域長官、同仁的參訪。」而於去年到館參訪的蘇精教授,還在回台北後寄給他一張一萬元的支票,作為圖書館館藏擴充的用途。

  「對了,幾天前又收到蘇精教授的支票了。」黃欽輝一字一句緩緩道出隨著支票寄出的教授手稿,「……,感謝有你們這些默默在基層文化單位的工作者。」這是外界對圖書館的肯定,也是讓圖書館更有信心往下走的動力。

  除此之外,地方人士貢獻所長奉獻於館內的,如:美術班師生美化兒童室的海洋壁畫、志工媽媽巧手設計的海洋風信箱……,都是大安鄉立圖書館集結社會資源投入的情感痕跡。而這幅和樂的圖書館圖像,任憑誰都不會要去劃破這片祥和,漸漸地無論是館員與志工或館員與館員間,竟成了如小家庭一般的氣氛。

  當館長出差,館員間就會說著「把拔(爸爸),出差去嚕!」而因年齡最長、被館員稱為「馬麻(媽媽)」的巫碧月,也會因思考計畫遇到瓶頸時,就下樓去,與其他像孩子般的年輕館員開開玩笑、聊聊八卦。而每個月的「家庭會議」更是彼此談公事、談家事分憂解勞的聚會,沒有隔閡的共事基礎是黃欽輝極力營造的。

開放「認養期刊」是圖書館引進社會資源的第一步。以海洋為意象的兒童室,是大安鄉美術班師生的大作。多才多藝的志工,在圖書館內各顯神通。

甜蜜的家庭

  大安鄉立圖書館的人員編制就像一個5人組成的小家庭一樣,每個角色都很重要,任何一位都不可或缺,以此為基礎的館務才會圓滿。黃欽輝將圖書館變成「甜蜜的家庭」後,當然也希望大家有機會都到這所「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的地方去看看。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