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與距今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南華經》相遇,而有心跳加快久久不曾散去的感受?如果只是透過網路搜尋,實難有這種歷經時空淘洗依舊撼動人心的深刻體會。這些珍籍密本多藏身在各類型的專業圖書館裡,還因「專業」而卻步,也或許會因此而失去一窺堂奧的趣味。
專業圖書館與一般公共圖書館除了編目不同,功能也各異其趣。我們較常接觸的公共圖書館不僅提供一般民眾的知識需求,也肩負起終身學習機構的功能,服務對象擴及0~99歲、涵蓋各類別的書,不分男女老幼皆可盡情使用。不過,相較於菜色、服務多元如同自助餐的公共圖書館而言,專業圖書館就像主題餐廳一般,提供不同口味、不同情境的用餐環境,給具有特定喜好的用餐者。
「專業」是公共圖書館館員需具備的能力,而對專業圖書館館員來說,除了圖書館領域的專業外,也需具備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而從經營的角度來看,專業圖書館與專業的學者專家也必須有緊密的互動,才得以充實館藏並活絡其發展。
也因為有專業圖書館,才得以讓我們看見圖書館內不同風景。目前國內的專業圖書館各肩負其職在不同領域默默耕耘,卻也遭遇到不同的困境,如:「國家電影資料館」因修復費用龐大,只能以有限經費進行保存、修復與推廣;「傳統藝術專業圖書館」因所處地點為觀光勝地,在發展專業館藏外卻必須先向大眾靠攏……。因此,專業圖書館提供的服務不只為專業人士,也為吸引對特定領域有興趣的個人。
然而,當論及國內與國外專業圖書館的異同之處各為何?各專業圖書館雖積極引進及參考國外專業圖書館的作法,但不全盤移植,還是以重視國內文化的傳統與社會需求為要。無論館藏與國際同步發展的目標,亦或是提供讀者貼心的服務,也都是專業圖書館將現代與傳統、國外與本國相互兼容的胸襟。
雖然科技進步與分工日趨細膩,促使專業圖書館的經營越來越進步,也不免令人憂心各領域的專業圖書館,因過於講求管理方法與館藏發展,而偏離其中所蘊含的人文價值。影響台灣圖書館事業最深遠的學者王振鵠教授曾說:「圖書館是書,也是人,如此說來,他是一種人文事業。」而在本期的專題「專業圖書館」中,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