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化臉譜─陳郁秀深耕文化 看見經典台灣

文:李欣如

  剛接待完來訪的賓客,國家文化總會秘書長陳郁秀一坐下,便侃侃而談「台灣應積極掌握文化詮釋權」的想法。當她在行政院文建會主委任內,就已積極著手台灣歷史文化資產建構的基礎工程,而在轉任國家文化總會秘書長工作後,台灣史料奠基的工作不僅從未停止,還將在她不斷追求「完成」的個性下,持續深耕台灣的文化、醞釀台灣的味道與形塑台灣的國際形象。

陳郁秀主編「鑽石台灣」系列叢書,要發揚台灣的生態與人文之美。(李欣如攝)以「鑽石台灣」為核心宗旨

  西元1976年陳郁秀即與夫婿盧修一開始著手台灣百年音樂閱覽的工作,在致力整理台灣音樂資料的二十年後《音樂台灣一百年1895~1995》正式出版。到了西元2005年,她則以「鑽石台灣」為論述,未來將以十年為一單位,在西元2015年時推出「經典台灣」。

  而陳郁秀的想法是其來有自的,在文建會主委任內讓她有機會走訪台灣的每一個角落,「每走一步,就增加更多的自信。台灣的美、台灣的精緻……,隨著腳步也愈來愈多。」她認為能走遍台灣的任一角落是福氣,再加上音樂家天生的敏感度與剛好所處推動台灣文化的政務官位置,她有責任將所見、所聞、所感受到的傳達給生長在這塊土地的台灣人。

  所以,當台灣史料的奠基工程《台灣史料集成》已有些許成果且還在陸續進行之際,陳郁秀已經有了充足的養分去著手進行「鑽石台灣」的集結與呈現。當她在走遍全台灣後,引發了「鑽石台灣」的想法,因為台灣就像一顆完美的鑽石,台灣的陸地面積雖只占全世界的0.025%,生態的多樣性與特殊性卻占了全世界的6%~10%,因此,每一個切割面都呈現了晶瑩璀璨的多樣性生態與多元的文化。

  今年年初,「鑽石台灣」系列之《鑽石台灣-瑰麗多彩的土地》已經出版,接下來關於台灣的過去歷史、台灣現代的人文與台灣未來的創意共三本,預計於今年年底前也將陸續推出。陳郁秀將「鑽石台灣」系列書籍歸類為工具書,「台灣土地的優厚條件是我們的競爭力,因此透過出版讓生長在這塊土地的人知道。普遍被知道後,便也就隨著每一個人的智慧、學識與技術,轉換成日常生活中得以使用、呈現,並介紹到世界各地足以代表台灣的器物或意象。」

回歸根本以邁向「經典台灣」

  然而,以「鑽石台灣」系列書籍為工具書,在相互激盪後,又將如何邁向「經典台灣」?陳郁秀回答:「需回歸到最根本的價值。」當台灣的祭典節慶隨著外來文化的衝擊而被削減、遺忘之際,有人認為是因為台灣沒有如日本、韓國的傳統國服,才導致於祭典節慶時遺忘了台灣固有的文化。她則認為︰「對自身文化的重視應是體認,而不該是透過外在力量強加在身上的。」

  因此,陳郁秀先透過國家文化總會《新活水》雙月刊,分期介紹台灣的祭典、台灣原住民的慶典與足以代表台灣的美術館、博物館……,以達到回歸最根本的價值,也重建台灣文化深層的意涵。她指出︰「台灣的豐富與多元就像遍地花朵綻放欣欣向榮,不過,要清楚每一項儀式、行為背後的意涵並說個明白,確非易事。」

  除此之外,當陳郁秀在深耕台灣文化、導引建立台灣文化詮釋權時,形塑台灣的國際形象也持續進行。整合外國人眼中的台灣與台灣人觀點的《閃亮台灣》將於今年五月由法國出版社出版,並於國外通路發行,她喜悅地表示,「藉由專家學者拍攝台灣的圖片與精準、簡潔的文字,讓國際社會從台灣的文化面切入,來真正地認識台灣這張臉。」這將是有別於以往的嘗試,她因擔心銷售量,眼中透露著些許不安,然而,當她說著「第二本也都有構想了」的滿心期待時,不論大事、小事都堅持做到最後的性格,也就更展露無遺了。

以台灣文化帶動台灣經濟

陳郁秀將致力結合文化創意產業企業,以再現台灣文化的生命力。(侯聰慧攝)  多年來,陳郁秀在深耕台灣文化的路上,始終堅守每一階段的核心價值並尋求落實,她坦言,「雖然有些文化的苗芽還是無法順利地成熟、長大,」不過,還是會繼續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不斷挖掘在竄動的生命力。而為了讓台灣的文化、台灣的美被看見、被發揚光大,「結合文化創意產業企業,以創新、設計與品牌,連結『台灣‧全球化』的網絡,提升產業價值與競爭力。」則是她接下來以台灣文化帶動台灣經濟的做法。

  當陳郁秀在自傳《鈴蘭.清音》中提到,這兩年「台灣紅」在民間發燒,很多朋友笑她沒去登記智慧財產權,導致身為原創者卻一分錢也沒賺到。她反倒開心地表示︰「就像即將登場代表台灣生態顏色的台灣青一樣,都是來自台灣人共同的生活經驗,希望各行各業都會願意且善用。」

  未來,陳郁秀將著重產品的開發,以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的文化。她最大的企圖是看見要讓人看見「精緻、高雅、具有台灣味」的產品,就想到台灣!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