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報導文學筆下的中國農民

文:維多

  轉型中的中國,黑幕重重! 北京一家報社的記者去年連續寫了幾篇文章,談的是北京計程車業的問題。根據他的報導,每天平均工作時間超過十四個小時的計程車司機,每月大概可以「賺」個七八千元人民幣,然而,扣除每月自需交給公司的四千至六千元「車租」,加上風險抵押金、保險費等費用,幾乎是完全沒有休假的司機每月收入往往不足兩千元。

暴起的都市與城鄉失衡

  暴起的都市經濟,吸引了眾多農村人口湧入打工。比起大多數的工廠工人,計程車司機算是收入不差的行業,然而走一趟北京、上海,甚而來到珠江三角洲的深圳-全中國計程車費最貴的地方(中國依各地經濟狀況制定計程車費率),隨便攔台計程車,每個司機都有一段不得不離家的故事,每一個故事卻都聽起來千篇一律:離開沒活幹的農業地帶,來到都市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不錯的工,車公司的剝削卻讓他興起不如歸去的念頭。

  但,回農村又能幹啥?

  台灣、中國一前一後走向工業,工業規模剛起,勞力需求的技術要求不高,廣大的農村勞力往往湧向都會,台灣50、60年代走過的路,現在正在中國發生。而這樣的時期,社會制度架構原有的弊端往往一下子暴露出來,這幾年的中國,揭發種種黑暗的報導不少,龐大國家有諸多弊病,然而,這幾年特別受到關注的問題,不能不從經濟起飛後造成城鄉發展失衡的角度去看。

  長期「重城輕鄉」造成中國的城鄉收入比例逐年拉大,從1984年的最小水準達到去年的五比一,甚至六比一的比例,20年間成長了將近3倍。中國熱延燒全世界,廣大農村地帶的慘況卻叫人不忍卒睹。

  去年一整年,中國各地農村抗議事件頻傳。為了爭地或是地方幹部腐敗,強徵暴歛引起民怨,風潮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特別是幾個流出人口多的地區,如湖南、江西、四川,爭議特別多。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