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高雄市立圖書館致力於繪本推廣,不僅於總館成立國際繪本中心,各分館也依據在地需求,以不同形式推廣繪本,其中林園分館更是打破框架,以長者為對象,讓長者也能成為繪本創作者!
透過圖像語言,開啟探索不同國家與書中世界的大門!高雄市立圖書館(以下簡稱高市圖)2014年於總館成立全臺灣第1座以國際化為目標的國際繪本中心,藉由各項國際型企劃,進一步提升臺灣原創繪本推廣能量,並透過人才扶植、各年齡層的繪本活動與跨域服務等,期待能以圖像與文字的軟實力,讓民眾得以從高雄看見國際,也讓國際看見臺灣的繪本創作力。
以繪本為軸 從高雄走向國際
國內外許多學者皆已提出,閱覽繪本的優點不僅能提升閱讀能力與寫作技巧,同時也能刺激想像、激發創造力、拓展生活觸角,更是情緒認同與抒解的最佳管道之一。
國際繪本中心主任蔡玉庭回憶,10年前高市圖新總館在成立之際即開始思索,除了提供兒童專屬的閱讀空間與書籍之外,還能再做些什麼?「當時我們認為,高雄是一個港灣城市,總館位於較國際化的亞灣區,因此考慮是不是能以繪本為主軸,收藏來自各國的繪本作品,讓高雄成為南臺灣的繪本交流中心,也能透過繪本與國際交流。」

國際繪本中心在如此的起心動念之下應運而生,匯集來自世界各國的經典繪本與人氣童書,從2014年開館時的15種語言、28個國家、近12萬冊繪本,至今已擴增至34種語言、51個國家與館藏達16萬冊的繪本圖書館,豐富度為全臺之首。
國際繪本中心規劃5大展區,每年推出各式主題書展,並搭配主題講座、工作坊與說故事等活動,吸引讀者透過多元化的方式親近並認識繪本。特色展區包含主題展示區、毛毛蟲書桌區,以及特別開設的「臺灣原創繪本專區」,蔡玉庭進一步解釋,此專區不僅陳列臺灣作者的得獎作品,與讀者分享來自在地的經典原創故事,也獨立出高雄專區,展示高雄在地作家或與高雄有關的作品。

提供養分 扶植本土繪本創作人才
國際繪本中心除了有豐富的館藏,也致力於各個面向的閱讀推廣,如舉辦講座、研習與工作坊,另外,還有結合繪本故事所發展的繪本朗讀、互動戲劇、跨域工作坊、AR繪本體驗等活動,並每2年舉辦一次大型論壇「繪本沙龍」,以持續加強閱讀的滲透力。
2018年國際繪本中心首次舉辦「繪本沙龍」,邀請旅法出版社業者前來分享繪本跨國市場,並邀請著作權代理公司分享版權外譯經驗,也是在那時候,讓高市圖萌生出扶植繪本人才的念頭。
「當時講師們提到,臺灣繪本在國外其實相當具有市場競爭力,比如高雄在地的繪本作家陳致元老師,他的繪本就被翻譯成20幾種語言。」蔡玉庭心有所感地表示,在團隊與本土作家們的接洽過程中,理解到當時臺灣創作、出版繪本的環境與條件尚需建構,於是國際繪本中心又開啟了新計畫的轉動齒輪,期待能為臺灣本土繪本創作盡一份心力。
「好繪芽—繪本創作人才扶植計畫」於是在2019 年成形,規劃「繪本創作班」、「繪本創作獎助」與「繪本共築計畫」3 大系列,透過繪本創作班與好繪芽獎的創作徵件,結合教學、徵件、媒合出版、輔助購買、推廣活動與資源串接等,以實際行動支持、扶植繪本創作人才。
其中,每年開辦的「繪本創作班」課程相當扎實,不僅有超過50小時的課程,更邀請2位繪本專家入班擔任班導師,循序漸進地教授繪本創作,將繪本表現形式、風格設定、分鏡構圖、繪製色稿等一一傳授;課堂期間也會邀請多位繪本創作者、編輯、繪本專家擔任客座講師,提供更多元的角度,拓展學員對繪本的觀察與學習面向。
「國際繪本中心相信,透過在地繪本,孩子們可以從小在閱讀中更貼近自己的家鄉,感受這塊土地的故事。」面對未來臺灣繪本的發展是否得以開疆闢土、迎向世界,蔡玉庭深具信心,「國際繪本中心會持續完善臺灣繪本作家的輔佐機制,讓他們能在生活中保有更多的創作熱情,使更多繪本的小種子在臺灣發芽茁壯。」
閱讀無分年齡 長者也有閱讀權利
高市圖不僅在總圖闢建國際繪本搖籃,也鼓勵各分館開創屬於自己的繪本核心,林園分館即以樂齡為主軸,自2013年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樂齡閱讀推廣計畫—而推動的力量,是來自於一份愛。
「前主任李文娟是林園媳婦,在2012年調職到這裡服務後,曾邀請公婆到圖書館參觀,但公婆說他們不識字,根本不敢到圖書館。」林園分館主任陳映竹表示,李文娟一再被婉拒後,她便開始思考,該如何將不識字的長輩帶進圖書館閱讀,「因為對她來說,不是只有識字的人才有進圖書館閱讀的權利。」
愛的動力驅動著李文娟的步伐,她先鎖定3間經營傑出的社區長青學堂,包含文賢社區、頂厝社區與潭頭社區,前往走訪後,更加深李文娟想帶領長者走入圖書館的決心。當時長者聽聞她的邀請進到圖書館,反應與她的公婆如出一轍,紛紛表示:「阮啊不識字,拿一支筆比拿一支鋤頭還重,是要看什麼冊!不識字,連圖書館吔門嘛歹勢進去!」
這番話讓李文娟深受衝擊,並暗下心願:「我們一定要讓長輩知道進圖書館的好處,並且有機會進到圖書館,更要讓他們口耳相傳、引以為傲地說:『我今天有去圖書館喔!』」
步步引領 從回憶出發
李文娟和各社區理事長討論後,即著手規劃由長者自繪社區繪本的計畫。「要出版社區繪本不是一件小事,社區的長輩學員中也有近半是不識字者,更加深了難度,但李文娟主任並不因此打退堂鼓。」陳映竹笑言,李文娟不僅說服精通美術繪畫的許錦治擔任課堂教師,甚至還寫計畫向臺灣中油公司爭取活動經費贊助。
在李文娟奔走下,2013年起林園分館即展開一連串的樂齡閱讀推廣計畫,主動到社區長青學堂推廣閱讀,從說故事給長者聽開始,故事媽媽們以臺語說演,並透過書籍內容增加與長者的互動。介紹李如青的無字繪本《因為我愛你》時,長者回想到他們年輕時含辛茹苦撫育小孩的困苦生活;在臨海的頂厝社區,則選擇貼近長者生活的故事繪本《旗魚王》;走進農田遍布的文賢社區及潭頭社區,這裡早期就以農為生,因此跟大家分享《甘蔗的滋味》。

貼近生活的繪本內容,不僅喚起長者對於過往的回憶,也讓他們對於繪本不再心懷恐懼,漸漸地在下課時,開始有部分長者小心翼翼拿著繪本,低頭詳看手中書冊,讀到津津有味之處,還會與旁邊友人分享:「就是這啦,阮以早就是像這樣,不過,以前雖然辛苦,但是足趣味!」
從繪圖到演說 鼓勵長輩樂生活
從聽故事開始,在林園分館努力下,長者們不僅開始願意親近書籍,更在老師的帶領下著手作畫,歷時2年的努力,文賢社區的長者們合力出版了《韭菜園的春天》,而頂厝社區則有《百年楊桃樹》繪本的誕生。
2016年底,社區長者們圓滿了出書及開畫展的成就。從當時的照片可見長者開心拿著繪本,在自己的作品前合影,臉上展露自信的笑容。
出版繪本並不意味著樂齡閱讀推廣計畫走向結尾,反之,林園分館再度鼓動長者的信心,請他們拿著自己的繪本前進校園,將自己繪製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

聽聞邀約,曾經的膽怯再度湧上心頭,長者們紛紛搖頭,連連拒絕李文娟的提議:「妳擱講笑話了!阮袂曉啦!講話攏講不好了,哪敢擱去學校講乎囝仔聽!」、「主任,阮不識字,不知字寫什麼,是欲安怎說故事啦!」
「免驚!免驚!圖是恁自己畫吔,看圖下去講,故事就講完啦!恁一定嘛會曉講啦!阮請老師來佮恁教幾遍,恁擱自己練習幾遍,絕對沒問題啦!」在李文娟的鼓勵下,長者們半推半就地走入校園,由他們來說自己社區的故事,故事媽媽們輪流演示2次,再教長者們2個人一組互相壯膽演練,第二次上課練習後,終於鼓起勇氣走進校園與孩子分享自己所畫的繪本。

此後,創作的腳步持續在林園分館烙下痕跡,不僅在2019年出版《倒立水母小非找朋友》繪本,也帶領15位平均60歲的學員參與林內社區走讀活動,並以電子繪圖創作出家鄉生態繪本《V,你在哪裡?》;館內的「棉花糖故事媽媽」團隊更將2本繪本排演成戲劇,到各個小學演出。
即使李文娟已經退休,接棒主任一職的陳映竹延續著對樂齡閱讀推廣的熱忱,「林園分館主動到林園各社區據點的長青學堂辦理各式藝文及閱讀推廣活動,這些努力不會中斷,帶領長輩認識圖書館豐富的學習資源、激發在地長者學習風氣已經成為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