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社區向前走-社造在花東 需要更多堅持

文:許維豪 照片提供:許維豪

真柄社區發展協會是當地部落對外聯絡的窗口  提到花蓮,山光水色、縱谷風情是無庸置疑;原住民文化、日治遺址也是眾所皆知。花蓮之美令人心醉,觀光產業如玉石、大理石也曾是名聞遐邇,花蓮可說是觀光立縣的典範。但是對花蓮的居民來說,縱使壯闊波瀾如太魯閣的美景,也是不敵經濟的呼喊。

  青年人口為經濟出走的仍佔多數,造成了花蓮人口的不規則斷層。傳統的文化、古老的技藝,正如流水東逝,緩緩的消失。但卻有一些人,企圖在這迴流中抓住傳統、保存那古老的文化記憶。

  地處偏遠、幅員遼闊的花蓮,相較於其他西部的縣市,社區的營造工作起步稍晚,建設也是稍稍落後。但艱辛的工作中,倒更令人感受到了他們的堅持與付出。

水璉社區 活化經濟力

  沿著台11線24公里處,那裡18號橋的縱谷風情,往往令許多遊客為之奪目。下次你有緣經過時,不妨多留心停駐,因為這裡就是水璉社區。

  水璉社區地廣人稀,設籍人口僅一千餘人,當然實際住在這塊土地的只有更少,粗估僅八百餘人。這裡的居民以阿美族、漢人各佔其半,都是以務農為主,社區的發展也因此時有分歧。

  林瑞國算是道地的水璉人,雖是小時移民過來,之後倒是一直留在花蓮務農,這兩年開始致力於社區發展,他說,倒也不是兩者不團結,只是原住民有時自主性比較高,有時又囿於傳統規範,活動上較難配合。

  林瑞國認為要居民能真正投入社區事務,第一要建立大家的信任跟信心,由於社區事務在這裡荒廢有一段時日,居民大多尚存觀望,另外要大家投入社區改造的工作,重點是在保有傳統下,也能改善經濟生活。

水璉社區發展協會同時也是民宿  水璉社區發展協會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林瑞國表示,這裡的阿美族有個特色,他們耕田不用犁而是以水牛為主,他回憶起舊日時光,常能看到一大片水牛耕田的情景。不過由於時代的變遷,現在僅剩族中耆老潘彭金順老先生,仍是依賴水牛犁田。

  林瑞國希望這能做為水璉的特色,配合今年花東的飛魚季(四月到七月間,由東海岸風景管理處主辦),也舉辦水璉文化季,除了有當地的居民捕飛魚外,也特地請潘彭金順老先生以他的田地讓來參觀的遊客體驗水牛耕田。

  目前的水璉地區有規模的民宿僅有社區發展協會所充當的民宿。林瑞國希望藉此活動,能讓社區的經濟起色,以求喚起大家的自我認同。

豐田社區、馬太鞍部落 秀出觀光特色

  比起水璉的情況,豐田社區和馬太鞍部落這兩個社區顯然都具有較強的優勢,皆為觀光重點地區。豐田是台灣最具特色的日式移民村;馬太鞍部落則是花蓮境內人數最多的阿美族部落。

  豐田社區的發展要從四個家庭開始,一開始只是媽媽們的讀書會,到後來四個家庭開始關注社區的幼童教育及老人安養問題。就這麼開始義無反顧的投入社區工作,現任理事楊鈞弼如是說。八年的時間,她們也召集更多的人投入社造的行列。不僅開設社區教室給幼童少年;也挨家挨戶的分食給無依的老人;更配合來豐田的觀光遊客,辦起了社區的深度之旅,介紹當地的日式古蹟建築,也培育溼地,替夜鶯、螢火蟲造就了一個適合的環境,也替當地婦女造就了二次就業的機會。

  提起馬太鞍部落,喜歡文化之旅的人,一定不會不知道這裡特殊的溼地生態跟傳統捕獵,還有具風味的民宿跟樹豆風味餐,但是這些成果可是花了馬太鞍部落超過十年的光陰。

台東真柄社區 串連部落資源

  既然講到青年回流,台東長濱鄉的真柄社區倒是有一個例子。現年三十五歲的朱自強即是從外地回到部落的青壯年。原來是在外從事園藝工作的朱自強,經過外地社會的風雨,最終還是選擇了自己的家鄉部落。

  回到部落後,他看到親友生計的困境,便開始投入了社區工作。目前的階段,他們已小有成果,也取得社區民眾的認可,但是也有一些疲態產生,他說:「大家已開始懷疑觀望,因為成果需要被看到。」

  其目的無獨有偶,跟馬太鞍相同,也是希望能賦予居民遠景,讓因為經濟因素消失的傳統技藝保存下去。

  朱自強說:「我希望一兩年後,部落有更多的人起來,有更多的自主性,這樣我也就可以專注我的老本行(園藝)。」目前朱自強是放棄自己的工作,用著以前的積蓄在從事社區工作。

  這些人要生存,也要保留傳統,朱自強說:「希望這裡的工藝可以帶來生機,但我們也不希望量化,破壞原有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或許,這也是每個社區工作者心所盼望的結果。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