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為了符合國家發展與社會需求,臺灣圖書館在質、量方面均有所成長。如今,為了順應數位化的趨勢,圖書館也與時俱進,致力朝向全方位知識管理服務,強化圖書館事業。

「2011年圖書資訊學研討會」2011年12月2日至3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行,由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以及國家圖書館共同主辦。臺灣圖書單位人士以及各大學圖書系教授齊聚一堂,集思廣益討論「中華民國圖書館事業百年回顧與展望」,在研討會中圖館界人士針對國家圖書館、大學圖書館、中小學圖書館以及圖書館數位化歷史與展望等議題進行討論與分享,期望藉由反思臺灣圖書館發展歷史後,建立未來發展重點,朝全方位知識管理服務邁進,滿足民眾的需求。
王振鵠對圖書館發展提多項建議
臺灣圖書館百年發展可以從光復前後作為分水嶺。光復前,臺灣圖書館發展受到民國17年至25年間新圖書館運動的啟發、臺灣總督府訂定圖書館法規,以及當時社會需求等因素,而逐漸發展。光復後,由於臺灣的經濟、教育和文化日趨穩定,政府有能力推動文化建設,進而加強圖書館事業。
回顧臺灣圖書館發展背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王振鵠表示,日治時期(1895~1945年)臺灣各地設有私人文庫、建立總督府圖書館,並且頒行「公私立圖書館規則」。1945年後迄今,經歷重建、成長以及發展3個階段,慢慢地由傳統圖書館進入到現代化數位圖書館。
王振鵠進一步對未來臺灣圖書館發展重點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建立法制管理、重建圖書館管理體制、落實圖書館基礎建設、建構各主題圖書館網路資訊服務、加強館際合作、倡導全民終身學習、規劃資訊加值和知識服務系統、提升圖書館員專業知能、制定圖書館員倫理守則以及促進國際合作等,他希望圖書館界能在質的方面,繼續充實努力,以臻完善。
曾淑賢說明國圖的努力與挑戰
國家圖書館一路走來共有78年的歷史,國圖館長曾淑賢利用影片,帶領現場觀眾進入時光隧道,從民國22年開始在南京籌備創館時期、抗戰西遷及復員時期、民國38年遷台復館時期、文化建設時期,到現今的網路自動化應用時期,娓娓道出國圖的歷史軌跡。
妙語如珠的曾館長,講解國圖目前的基本功能大致有4項,分別為蒐集典藏國家文獻,完整呈現本國出版物;編製國家書目,不論圖書、期刊或碩博士論文,提供民眾線上使用;著手數位典藏,與國際交流合作;輔導研究圖書館事業,研擬全國圖書館發展策略方案。
曾館長指出,現階段國圖正面臨6大挑戰,分別為政府組織改造對國圖的影響、漢學研究中心的定位關係、兩岸競爭對國際交流合作影響、數位出版對國圖送存的挑戰、館舍老化空間不足限制服務品質、政府重大政策經費嚴重排擠教育部所屬社教館所年度預算等。因此,關於未來,國圖將積極補充不足之處,欲打造卓越化、數位化、國際化、多元化、人性化的專業圖書館,並成為國際指標性的國家圖書館。
黃鴻珠對大學圖書館的期許
綜觀這幾年臺灣大學成長的情況,民國41年只有1所大學,如今,進入百年之際,全臺共有112所大學,成長比例非常快速驚人。淡江大學資圖系教授黃鴻珠爬梳圖書相關文獻表示,目前大專圖書館分類系統漸趨統一、專業人員比例提高、館際合作頻繁、館舍空間逐漸寬敞,自動化系統等發展日益穩定。
在未來,黃鴻珠期望整併規劃組織編制,達到最大效能、館藏朝向全球化合作發展、服務方面採取開架式、個人化服務,並引進更多自動化系統等。在館員培育方面,鼓勵館員在職訓練和進修、提供海外培訓實習機會,並強化數位學習。至於館舍空間配置,建議延長開放時間、增設閱讀以外的功能等,提供便利舒適的圖書空間。
賴苑玲認為中小學圖書館資源不足
長期在中小學耕耘的賴苑玲,目前為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教授,她開宗明義即表示,「中小學圖書館,目前為臺灣圖書館資源最為缺乏的一塊。」
目前高中職圖書館營運狀況,例如圖書館空間規劃、推廣服務、讀者服務、參考諮詢、自動化系統、館際合作、國際性交流等,大部分都合乎標準。至於國中小圖書館,正逐步穩定往前走,像是人力資源、經費、資訊化發展以及教育資訊素養課程等,仍有待努力改善。

賴苑玲深切地期盼,未來在高中職的部分可以建立圖書教師,推展輔導工作;國中圖書館則建議提升學校圖書館層級,挹注行銷與創意,讓年輕學子喜愛進入校園圖書館;至於國小圖書館,則建議強化圖書專業人力的培訓、政府編列經常性費用,以及營造舒適學習空間,讓孩童從小在良好閱讀環境成長。
劉春銀建議專門圖書館加強合作
專門圖書館,顧名思義提供專門性圖書資源與服務,目前在臺灣總共有661所專門圖書館,分別有政府機關、工商、大眾傳播、醫學、學會、宗教等專門圖書館。文字工作者暨專門圖書館委員會顧問劉春銀表示,專門圖書館數約占全國圖書館比例11.93%,由於缺乏設立的法源,導致雖然扮演重要專業資訊服務,但是由於經費、專業人員的不足等,成為各類型圖書館發展最為鬆散的一環。
面對未來,劉春銀建議建立各學科主題知識檢索系統、建構專門數位圖書館服務網路、成立全國性各學科主題文獻中心、建立館際合作關係以及培育專門圖書館各主題人才等,透過有系統的規劃,將專門圖書館的專業服務,發揮得淋漓盡致。
柯皓仁簡述圖書館數位化歷程
回顧臺灣圖書百年,紙本到數位化的發展歷程,帶領圖書館邁入新的里程碑,無論是整合式圖書館系統、數位圖書館、數位典藏、機構典藏,乃至於行動服務與雲端運算,這些都對臺灣圖書館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所教授柯皓仁以幽默的口語,帶領現場觀眾進入圖書科技化的時代,從民國50年代啟蒙時代,電腦技術不完備,僅能處理西文資料;民國60年代萌芽時期,電腦使用僅止於印刷機使用;民國70年代全國性規劃階段,開始有中、西文圖書資料自動化系統;民國80年以後,建立全國資訊網路作業平台系統,創造資源共享;民國95年後,邁入多元新興服務階段,更提供Web 2.0、行動化服務以及雲端科技等,相當便利。未來將更精準地改善數位化系統運作流程,讓讀者在完備的環境,有效地使用圖書數位資源,創造更便利的閱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