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化臉譜─薛保瑕出沒 國美館更撩人

文:鄭懿瀛 照片提供:鄭懿瀛

薛保瑕強調,開放性就是藝術的本質。容顏

  這是一張在台灣開放的容顏。塗抹上一代驚惶的中國潑墨。60年代的台師大美術系有一縷桂花碎末在畫布裡飄移。薛保瑕,沒有具象沒有意識形態沒有恨。羅斯福路的風吹向和平。一串瑰麗流動的藝術符碼。

  80年代的紐約,嬉皮長成雅痞在華爾街上班,台灣的容顏在這個博物館、那個美術館,以及蘇活區600家畫廊找尋,什麼?12年。人生,還在街頭;美學,則在石膏像的正面,勾引藝術家,背後的遐思。

  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藝術碩士&紐約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系藝術博士。一個嚴肅的藝術創作者拿到博士的原因值得探究。向度與厚度。One dimension man。思維與論述。我是薛保瑕。1995年,離開紐約。

  這是一張回到台灣繼續開放的容顏。創作藝術、詮釋藝術、理論藝術。抽象立體現代與後現代。同又不同不同又同。和平尊重溝通。得到肯定的孤獨藝術家,接著要鼓起勇氣否定自己。我是來自紐約的風,1995在大度山,1996在台南,然後在2006的國美館。

論述

國美館前的雕塑作品,為公共的意義做了具體詮釋。  請凝思,以下條列的薛保瑕創作組件:流動符碼。意向性的現象。原鄉與流轉—台灣三代美術。南台灣當代藝術展。64種愛的欲言:在SARS蔓延的年代。掃描抽象。時間的刻度:台灣戰後50年作品展。婦女藝術雙年展—2002年全球展望。再將她拼湊,成為一種生命的姿態。

  或者是一番難解的論述。剝去意識形態的假面,我是薛保瑕。問題在於,不一定要有相同的看法。後現代的午後,不同的看法,反而讓人生的視野更為清澈。更能認識藝術價值之所在。

  又或者,從生活歷練中瞭解,放掉的重要性。從台中思辨到台南,公共藝術的台灣元素。尊重,自不同文化背景中創作出來的,有福了。開放性就是藝術的本質。誰和誰正在歷史的深處對話?公共空間充斥著多元的視覺元素,地理加上人文,我在時間裡觸摸你的話語。

美夢

921大地震之後浴火重生的國美館,企盼大展宏圖。  從台南再回到一心豆干的故鄉。在陽光下的國立台灣美術館,薛保瑕有一個夢的容顏。抽象表現時期。要建構一個台灣美術的系譜學。細膩的人文面貌,從陳澄波不安的嘉義公園,接著顰蹙於繪畫、版畫、素描、攝影、陶藝、紀錄片、雕塑、建築、設計、動畫之中,兀自歡欣、流淚。成就台灣豐盛的樣貌,藝術的樣貌,歷史的樣貌。

  另外一個夢。亞洲紀錄片的典藏資料庫。紀錄台灣的人文,藝術時空的挪移,創作者心靈的蛛絲馬跡,紀錄一個定位,跨領域的交錯互動。一首五言絕句垂掛在妳的屋簷,嚴肅的視覺在夢中飄風。

  還有一個夢。亦是容顏。分享的容顏。一所公共的美術館?如何在我的髮梢被定義?語言要被聽得懂。還是看得懂,聞得懂,觸摸得懂,用心體會藝術的呈現?她嚮往的是,喜歡,投入,以至於和我和妳共同分享,一件事。橫向連結縱向分類。

笑容

  她笑起來很美(誰不是呢?)彷彿,美術館努力輕鬆的動線。迎面是一幅水墨,轉角則是人生的插畫。不要太多的直接撞擊。妳是移動的專題,我是凝滯的意義。一起建構台灣美術史,在二月中的三樓。

  她笑起來很美(誰不是呢?)彷彿,某種象徵性的宗教符號。南島民族在火光中咚咚敲著美學的鼓。文化加道德,尋找與國際接軌的議題。而我在義大利的威尼斯,以流利的英語建築台灣,藝術的雙年。

  她笑起來很美(誰不是呢?)彷彿,擁有一顆年輕藝術家的心。動是一種本能,表現,詮釋,修正,成長。沒有單一,沒有配套。藝術家用自己獨特的感官,去愛,自己的母土。

印象

  館長,薛保瑕。有很多的論述。有很多的期待。或者稱為夢。國立美術館是什麼?能做什麼?加上台灣,又添增了幾許使命?苦難的、恐懼的、錯亂的、政治的、移植的、庸俗的、僵化的、邊陲的、模糊的,都是台灣的臉譜。

  卻也有歡愉的、進取的、創新的、親切的、悸動的、多元的、青春的、內省的、豐富的容顏。我是充滿快樂自信的薛保瑕。在陽光繽紛地一月午後,思索台灣的傳承,藝術的傳承。原來,這方母親的土地,竟也有如此美麗的容顏,等妳。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