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喚醒大眾關注海洋保育,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自2022年12月24日(六)起至2023年3月26日(日)舉辦「Ocean海,別為我哭泣!」海廢藝術創作展,以海洋廢棄物為素材,創作藝術展品,呼籲民眾從源頭減少垃圾,讓海洋重獲新生。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守護它的潔淨與永續,我們責無旁貸。根據調查,海洋廢棄物有超過8成來自陸地,且數量急遽增加,使海洋遭受迫害與汙染,不僅美麗被屏蔽,生態也出現危機。
建立珍惜海洋的態度
「Ocean海,別為我哭泣!」海廢藝術創作展以海廢為議題,邀請基隆市內的基隆女中、信義國中、碇內國中、正濱國小等學校與來自美國紐約的華裔環境藝術家La Benida Hui(許沁雯)共同策展暨現地集體創作,透過藝術呈現海洋環境之美與海洋環境問題,同時展現學生多元的學習成果。
有趣的是,「Ocean海,別為我哭泣!」其實是來自基隆女中文藝特色課程其中一個單元的延伸。為讓學生深度了解地方的人、事、物,校方以在地關懷的方向設計課程,從熟悉校園開始,延伸至社區、港口,再結合社區資源及海岸環境,帶領學生以走讀體驗的方式,感受海港城市的情懷,領悟海洋的珍貴。
負責課程設計與執行的其中一位老師―林宏維,運用其美術背景,將課程融入藝術角度,先帶學生實地走訪天然景觀與人文空間,產生省思後再藉由美術創作與分享,表達對在地與人文、生命與海洋的論述與紀錄。
在參訪過潮境公園、望幽谷、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科館)之後,課程的最終曲便是化腐朽為神奇的海廢藝術創作。學生們利用淨灘活動撿拾海洋廢棄物,再仿效大師手法進行再生藝術創作,除了啟發個人藝術創作之潛能,亦能深化學生的學習感受力和行動力,關心並投入海洋環境議題。
海廢名畫的黑色幽默
海洋廢棄物除了跟漁業有關的漁網、浮球、保麗龍等,更多是來自於陸源的瓶蓋、寶特瓶、吸管……。林宏維表示,撿拾來的海廢或日常生活廢棄物,在用於創作前必須先整理,並按照紅、橙、黃、綠、藍、黑、白、透明共8項分色。「同色系可讓整體呈現統一且富有層次,即便素材全是廢棄物,作品也不會顯得亂七八糟,還能進一步傳遞視覺美感與藝術性。」
澳洲藝術家Freya Jobbins以回收再生的概念,拆解廢棄玩具零件,再組合成各種頭像雕塑,來凸顯人們過度消費、隨手丟棄的情況。學生則借鏡此手法,把分類好的海廢當成創作素材,取世界名畫的圖像為基底,堆疊拼貼成平面或半立體海廢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名畫的創作基本上都以女性為主題,像是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馬蒂斯(Henri Matisse)的《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瑪麗蓮夢露》等,皆呼應了「海洋是生命之母」的概念。而為了彰顯創作目的,每幅名畫都做了改造,所有主角臉上全掛著大顆眼淚,變成哭泣的肖像,以傳達背後的訴求。
這次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下簡稱國資圖)展出的海廢名畫有9組,如《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中,少女的頭巾是大大小小的瓶蓋,梳子成了下巴線條,鼻粱為醬料塑膠罐;《瑪麗蓮夢露》的頭髮是用塑膠杯拼湊,厚唇以打火機組成,而性感標記美人痣則是一顆浮球。
海拾垃圾變身藝術品
「我們希望學生的創作被看見,若僅止於校門內,就沒辦法透過作品喚起更多人的覺醒和行動。」所以林宏維開始接洽校外單位,盡量讓作品可以對外展出,若有任何學校或單位想做海洋教育,也都無償出借作品。曾展覽過的地點包括基隆信義國中、宜蘭蘇澳海事學校、新北青山國中小、基隆港務局、基隆環保局產業博覽會等,甚至跨海去過海南島。「作品塵封倉庫很可惜,最好讓它們一直巡迴展示,不斷滾動、傳播。」林宏維說。
自己獨一無二的小花器。
此番策展移師臺中國資圖,為歷年展覽規模最大的一場,不只基隆女中,還有多所學校共襄盛舉。本次展覽,展出學校兼具國小國中高中,三大學習階段代表作品展出,展現12年國教各階段重視海洋教育與環境保護的執行現況與概念。展場設於國資圖1樓藝文展廳,依照各學校作品分區,若作品造型、大小相近者,便將動線串在一起,例如緊鄰基隆女中海廢肖像畫的是正濱國小作品,以海邊撿拾的漂流木結合插畫與綠意,平凡角落也變得美麗吸睛。
信義國中海廢浮球與碇內國中海廢行李箱,都屬於立體、較大的作品,故展區也挨得很近。信義國中用撿來的浮球、塑膠籃拼成烏賊,長長的觸腕、大大的眼睛,很是活靈活現;碇內國中以廢棄行李箱為主要素材,有的化身大海龜,有的打開全是塑膠杯、塑膠桶,象徵廢棄物流向河川也流進海洋。
與信義國中、碇內國中距離不遠的2組作品,則為多名藝人錄製電視節目所做,他們親自到潮境公園撿拾海廢,再分組進行立體創作,其成品也參與了這次的展出。
便利生活下的真實面貌
本次主視覺牆面則陳列出從海科館借展的《虹的真相》,由華裔藝術家La Benida Hui所創作。彩虹瑰麗人見人愛,這幅作品七彩斑斕、狀若彩虹,卻是以海灘上的垃圾所構成,鞋子、寶特瓶、瓶蓋、打火機、漁具等廢棄物,原來這些才是彩虹背後殘酷的真相。 展覽期間,國資圖亦請到La Benida Hui現身說法,利用講座分享她的創作理念。她常藉由作品為海洋環境與生物發聲,也歡迎大家攜手,共同恢復繽紛的海洋生態系。
另外,展場還設立互動區,提供《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蒙娜麗莎》等圖像,讓民眾現場DIY創作拼貼。每幅圖像表面都有魔鬼氈,一旁箱子裡準備了各式海廢材料,只需選好素材,一一黏扣上去,就能完成自己的海廢名畫,順便打卡拍照。
林宏維表示,我們時常聽到海龜、海鳥誤食塑膠垃圾而身亡的海洋悲歌,希望展覽能夠推廣垃圾減量的重要性,讓民眾想辦法從自己開始改變,並試著影響身邊的人去正視這個問題,盡可能不用吸管、塑膠袋,以及一次性使用的塑膠類用品,將海洋保育落實於生活,便是展覽的最重要目標。
----------------------------------------------------
「Ocean海,別為我哭泣!」海廢藝術創作展
展覽時間:2022 年12月24日(六)至2023年3月26日(六)
展覽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1樓藝文展廳
閱讀講座:2023年1月28日(六)14時至16時
講座主講人: La Benida Hui(許沁雯小姐)
講座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2樓第一會議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