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轄區八十所鄉鎮圖書館實施「通借通還」
對台北縣民來說,去年2月縣內80所鄉鎮圖書館開始實施的「通借通還」措施,簡直就是個「金剛合體」式的方便。
想想,當你上圖書館時最掃興的是什麼?借不到書。不是被借走了,而是這個圖書館沒有。
實施「通借通還」制度
然後,有人告訴你,在另一個圖書館有,只是需要你大老遠走一趟去別的地方借,別忘了,還書時也要大老遠再跑一趟去還書。
台北縣立圖書館體會到愛閱讀的縣民的不便,去年開始實施「通借通還」的制度,讓縣民可以在任何一個縣轄圖書館借書,也可以在任何一個縣轄圖書館還書。
例如,你是三重市民,你想借的一本書全台北縣只有坪林鄉圖書館有,你可以到三重市離你家最近的圖書館去登記要借這本書,然後在1至2週內你就可以在這家圖書館拿到你要借的書;同樣地,你看完了書,在你家附近的圖書館還就好;或者,你在三峽工作,工作地點旁邊剛好是三峽鎮立圖書館,那你也可以把書拿到這裡還。
超過二佰萬冊書 e指通
台北縣立圖書館負責此項專案的館員劉宏亮說:「這個措施開辦以來,使用量頗大,通借總共超過16萬冊,通還更多,達到26萬冊。」
劉宏亮又說:「通還會比通借多是因為即使不是用通借方式借的書,也准許在縣內任何一個圖書館還書。」
當初會想到實施這個措施,主要基於縣民的方便及縣內圖書資源的合理分享。
鄉鎮圖書館的購書經費很有限,好書又那麼多,不可能每種都買,如果每個圖書館有的書都是一樣的,沒有的書也都一樣,那很多好書就永遠沒有機會讓讀者借閱,就資源管理來說,這是一種重複的浪費。
如果每個鄉鎮圖書館設定一種選書特色來發展,專購這類的書籍來典藏借閱,購書經費可以獲得最大的效果,縣民則可以透過「通借通還」措施,透過家中電腦,縣內80個鄉鎮圖書館、總計超過200佰萬冊的書成為家中巨大的藏書庫,民眾可自由的借到自己喜歡及想借的書。
各鄉鎮圖書館各有特色書種
想想,80個鄉鎮圖書館各有特色書種,等於是縣民有80種選擇,好像進了一個有80道菜的餐廳,光選菜就開心了,而且吃不膩。
一開始使用這個措施的人不多,劉宏亮說:「派書工作都是用公務車,漸漸地書的數量大了,就改用委外派送,今年連找書的工作都得委外了。」
找書是一個很費工的工作,當書單一來,就得在館內的書海裡進行海底撈針的工作,當然大部分的書都可按照索書號找到,但有少部分書就是會失蹤,因為到圖書館看書的人,有時會圖方便看完後往身邊的書架上一塞,這本書就很容易變成失蹤「書」口,就暫時找不到了。
週二至週五每天送一區
劉宏亮承認,從預約借書到拿到書的時間要1至2週是有點久,但這是因為台北縣幅員大,所以只能分成4區,在週二至週五每天送一區。
「如果是急著要用或要看的書,就不能透過這種方式借。」劉宏亮說:「有些人是考試前要借來準備考試用的,結果到考完了書都還沒拿到手,這種的就不適合用這個方式。」
您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想借的書別人總是捷足先登;想看的書,總得到好遠的圖書館才借得到?通過台北縣立圖書館的「金剛合體」超強功能,200佰萬餘冊書籍的巨型書庫就在彈指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