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出版風向球─圖像小說 漫畫的藝術電影

文:賈霸

  大風吹,(2008出版業)吹什麼?小魯文化副總編輯鄭如瑤大膽預測:「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

圖像小說改變大眾閱讀習慣

  這可不是空口說白話,是有跡可循的。

  跡象之一:科技的發展、電腦的普及,徹底改變大眾的閱讀習慣。

  「現在的青少年、青年、甚至較年輕的成年人,閱讀習慣都已偏向於圖像閱讀。」鄭如瑤說:「尤其台灣的學生,在升學壓力下,時間已被功課占掉不少,剩餘時間又被網路及漫畫分食,幾無時間看文本的小說。」

  跡象之二:時報出版公司10月29日出版了「被子」,東方出版社11月29日出版了「雨果的秘密」,都是圖像小說,都引起台灣出版界很大反響,網路上也討論得很熱烈。

  跡象之三:鄭如瑤在年初到美國時,發現美國圖書館青少年服務協會為青少年選書的書單中,TOP10就有圖像小說在內;中華出版基金會座談美國未來出版方向時,也提到圖像小說。

  跡象之四:鄭如瑤在感覺到這股風潮方興未艾後,想買一本華裔作家寫的圖像小說「American Born Chinese(華裔美國人)」的版權,發現已被台灣出版業界的人買走了,但不知是誰,也不知何時會出版。

圖像小說在美國已進入主流行列

圖像小說《被子》作者奎格湯普森 (天衛出版社提供)。  鄭如瑤認為,圖像小說在美國已進入主流行列,在日本及韓國也已開始流行,在台灣,有些出版業者已嗅出這股即將爆發的流行風。

  什麼是圖像小說?一個簡單易懂,不太精確,也很不受圖像小說作者喜歡的解釋就是「長篇漫畫」。

  「圖像小說作者多不認為他們的作品是漫畫。」鄭如瑤說:「他們認為漫畫是兒童讀物,圖像小說是給大人看的。」

  仔細分析圖像類的讀物,稱為漫畫(Comics)的通常多為低齡讀物,適合0至18歲的人看,其內容多充滿了娛樂性或科幻神怪性,情節都較簡單,也較短;而像幾米的作品,一些繪本類者,就屬於青少年到成年人(一般約40歲以下)的年齡層看,它有故事性,但不是那麼完整,也沒有複雜情節,圖像小說來比較,繪本可以稱之為圖像散文。

圖像小說 宛若漫畫的藝術電影

  圖像小說就不同了,它絕對充滿了故事性,更重要的是文學性,它通常會探討深奧的主題,若把漫畫比擬作電影,圖像小說可以說是漫畫的藝術電影,繪本則是一般的商業電影。

  「被子」一書的作者奎格湯普森本身也不喜歡自己的作品被歸類為「漫畫書(Comic Book)」,在他的認知裡,漫畫書這個名詞只會讓人聯想到無敵鐵金剛或小甜甜這種屬於兒童層次的東西,因為他的作品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被子』這本書談的是湯普森個人的家庭、友情及愛情的故事,它討論的是作者自己的生命故事。」鄭如瑤說:「它一點都不像漫畫,它的文學性是很豐富的。」

  在「被子」這本書在2004年出版時,書評家給予的好評就包括這一句:「這是不折不扣的文學。」這應該是湯普森最想要的肯定。

美國的圖像小說己單獨成櫃

圖像小說/被子  「圖像小說」在美國已有30年左右的發展歷史,最近曾改編成電影並在台上映的「銀色衝浪手」就是美國早期的圖像小說之一,1986年阿特史匹格曼的「老鼠」一書獲得普立茲獎,讓圖像小說在大眾心目中立足。

  年初到美國走了一趟,「幾乎天天到書店逛。」鄭如瑤說:「看到的是圖像小說己單獨成櫃,獨立了。」這代表美國出版業界已肯定了圖像小說的「獨立人格」,不再把它視為是漫畫家族了。

  「很值得玩味的一個現象是,圖像小說幾乎都是由正規出版社出版。」鄭如瑤說:「而不是由漫畫出版社經手。」鄭如瑤認為這種現象代表的意義是,圖像小說在美國出版業界已有一定的定位,鎖定的讀者群也與傳統漫畫書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出版社的通路跟漫畫書的通路完全不同。」鄭如瑤說:「針對的族群也完全不同。」

台灣的圖像小說還是舶來品

  例如,國內的漫畫出租連鎖店不會引進「被子」或「雨果的秘密」這種所謂的圖像小說,對他們來說,這兩本書在漫畫書的出租市場是否能存活,還很難預料,但對一般出版社來說,這是個新潮流,是要拿來吸引一般愛書族目光的新武器,而他們的通路鎖定的也就是一般愛書族。

  這些都代表圖像小說在出版業界的地位,也代表圖像小說的起跑準備工作已做好,就等槍響就要向前衝刺。

  這就是鄭如瑤認為2008年可能是圖像小說發光年的理由。

  不過,以台灣來說,2008年即使圖像小說在市場上受到歡迎,讀者看到的可能還是舶來品,就像「被子」或「雨果的秘密」一樣。

圖像小說比較適合原創題材

時報出版《被子》及書中的圖像 (時報出版社提供)。  想要看到本土創作的圖像小說,「沒那麼快。」鄭如瑤說:「要能畫又能兼具文學創作能力,這樣的人才難尋。」美國、法國或日本這樣的人才都很多,台灣目前可能還很少。

  有人說,那乾脆把一些名作圖像化算了,例如,「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鄭如瑤表示,她看過有人這麼做,就像日本人把「簡愛」、「傲慢與偏見」等世界名著漫畫化,形式上是圖像小說沒錯,但內涵上少了很多東西。

  鄭如瑤說:「原作的很多元素不見了。」有原作先入為主的印象在,對這種改編成圖像的二手產品,就會少了很多驚喜、想像及感動,「所以圖像小說還是比較適合原創。」

  基本上2008年應該還看不到本土的圖像小說出現在市場上,但鄭如瑤認為,就像繪本當初在台灣的發展一樣,也是從完全不了解開始,先引進國外作品,透過這種方式學習,再逐漸有本土作品產生,圖像小說也應該會循一樣的路在台灣發展。

期待圖像小說帶動閱讀風氣

小魯文化2008年即將出版的新書暫譯《生日快樂!》(天衛出版社提供)。  如果圖像小說大流行,那傳統的出版物怎麼辦?會不會受到影響?「我倒不擔心這個。」鄭如瑤說:「兩者的閱讀族群重疊性不高,我想少於50%吧。」

  而且,圖像與文字能提供的想像空間及感動大不相同,並且互不衝突。

  鄭如瑤反而希望圖像小說大流行,「因為它能帶動閱讀風氣。」

  就像今年的「哈利波特熱」一樣,鄭如瑤的出版社並沒有沾到光,賺到有關哈利波特的錢,但她認為,對台灣出版界來說,這仍有正面效益。

  「哈利波特為台灣創造一些新的閱讀人口。」鄭如瑤說:「包括一些原本不愛看書的小孩。」

  鄭如瑤分析指出,看哈利波特已成為青少年的同儕壓力,沒「哈」過,就會被笑「落伍了」。

圖像小說是為做下一代出版

  這強迫了很多不看書的小孩去看書,從而在接觸閱讀後喜歡閱讀,進而養成閱讀習慣,「這是哈利波特對台灣的最大貢獻。」

  鄭如瑤希望圖像小說流行,也是抱著這種想法,希望再度發揮提升台灣閱讀習慣的作用。

  「圖像小說有點像是做下一代的東西。」鄭如瑤說,這一代的年輕人的生活就是玩電玩、上網路、看電影,都跟圖像有關係,老年人眼睛差了,也比較適合看圖像的東西,「做下一代的出版,真的不能忽略圖像。」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