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大社鄉立圖書館 有群潔癖團隊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

  當Bling Bling閃亮風格大行其道,以推廣閱讀為首要工作的「高雄縣大社鄉立圖書館」也不落人後!只不過,時尚界的亮晶晶是以嘻哈風取勝,而圖書館內的閃亮亮,則因有一群愛乾淨又熱情的館員而格外亮眼。連才剛結束圖書館訪視的義守大學教授吳裕文都不禁讚賞:「館方從清幽環境到讀者的深層服務,實在用心!」

你可以再靠近一點

親切的服務,連小朋友也捨不得不來。  在高雄縣大社鄉的自強街上,皆是金融機構、鄉公所等大大小小機關行號,而大社鄉立圖書館也位處其間。儘管整條街道喧囂,但從館內延伸到周遭的氛圍卻非常宜人。你可以再靠近一點,明亮、活潑的兒童室就這樣大方地任人窺伺與親近。

  未進館,兒童室外的3個玻展示櫥窗已企圖攫取行人的目光,「原本是花藝的欣賞,後因日照強烈易導致枯萎,而轉為手工藝品的展示。」館長黃素霞將原本冷冰冰的牆面規劃成美化館舍的空間,連閱讀的藝文氣息也一併延伸出去了呢!

  兒童室入口處另一邊的牆,則規劃為「資源分享區」不僅陳列許多縣內藝文活動的宣傳單,還占滿一排供人取閱的書籍。黃館長強調:「這些書多為鄉民所捐贈,經過館員歸為適合一般大眾閱讀且館內已有的書籍,就放在此處交流。」只要鄉民有興趣,就可以拿回家看。

  哪怕上下班或是上下學途中路過圖書館,時間緊迫而來不及進入借書也沒關係,因為館方貼心的安排,讓書香不只侷限於室內,更因此而得以遠播至每個家庭中。經由館員們的巧思,讓原本多蒙灰的宣傳單,有了被關愛的機會,這種資源分享區的設置,兼具推廣閱讀與資源再利用的雙重價值。

歷史悠久卻不見殘跡的兒童室

兒童室是閱讀與聽故事的天堂。  1990年政府大力推動一鄉一圖書館,當時的鄉長陳月德,將原本位於大社鄉中山堂2樓的圖書館移至現址。獨棟三樓的建物共364坪,一樓原為活動中心、二樓為書庫與兒童室,三樓則為閱覽室。

  隔年,為落實兒童基礎教育便積極在一樓籌備兒童館,當時負責籌劃的黃素霞館長就想得盡是「如何營造愉悅、無壓力又自在的閱讀空間?」經過反覆思索,她細細描繪了親近大自然的空間後,就請館對面油漆行老闆的朋友幫忙彩繪。

  後來,正如到館拜訪時眼前所見,一大面充滿不同層次綠色的牆,有青山、也有綠水,還有可愛動物與小孩們,各自皆歡欣鼓舞的奔跑其間。雖然是十年以上的壁畫,仍給人的愉悅感受,「這就是我想要的。」黃館長興奮地直呼著。

  時間倒轉回到1991年,當時這真是一間未來的兒童室。現今台灣絕大部分的兒童室,幾乎都是仰賴文建會的空間改造計畫的補助,才有經費重新規劃孩童樂於親近的活潑空間。由此可見,大社鄉歷任鄉長對文化建設的重視,其實是相當一致的。

潔癖團隊 令人驚嘆!

  特別的是,大社鄉立圖書館的兒童室出奇地乾淨,無論是磁磚地板、木質地板、塑膠桌椅絲毫沒有任何黏膩感,整個空間與就跟全新的一樣。黃素霞館長解釋:「那是因為館員每天都會掃地、拖地、擦桌椅……,業務量雖然較大,可是換來舒服的空間更好。」再環顧四周,也找不到清潔的死角。令人不禁懷疑,館員們究竟把東西都藏哪裡去了?

  館員秀枝姐不甘示弱地說:「走,來突擊檢查我們的倉庫吧!」正在質疑倉庫不就是堆滿積了好幾層灰的罕用器具,哪有什麼看頭?她將門一開,讓人差點噴出飯來,因為不需要有拖鞋才敢踏上的地板、也不需要怕灰塵而掩著鼻子、更不用要躲著蜘蛛網而閃閃躲躲,反而有讓人想在倉庫內轉圈圈的衝動。這個倉庫,可能都比好多人的家都還要乾淨。這時,大社鄉立圖書館「潔癖團隊」的形象正式成立。

  由於環境異常清潔,大社鄉立圖書館館員有別於一般館員,他們要三不五時地提醒著讀者:「上二樓書庫,不用脫鞋子。」連館外互連樓層的樓梯都如此潔淨,也難怪讀者常在「脫鞋」與「不用脫鞋」與循環中掙扎。經過一番內心交戰。好不容易上到二樓的書庫,先看見的是一個由置物櫃改造而成的「還書箱」,這是請工匠將上下兩格置物櫃打通,再以使用性為考量進行設計,可愛又創意十足的還書箱便能在休館時,發揮便利讀者的功能。而館員的用心與巧思,在此時又激起了心中一個驚嘆號!

  書庫區可說是圖書館的心臟地帶,通常最受歡迎、也是最易雜亂的地方。無論是期刊或是武俠小說等人氣的刊物,由遠處看去就跟新的一樣,不過根據館方95年度的量統計,仍高達9萬多冊次的流通量,這又不禁讓人懷疑,書怎麼還會這樣新?原來,再走進一看,每本雜誌、熱門書籍都包上了一層書套,「這樣才能保持書籍的乾淨與完整性。」黃館長視為理所當然的工作,在外人看來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

  館員們還需為此到附近的租書店學習,如何依據不同尺寸的書籍裁書套?如何包裝整齊?圖書館就像加工區一樣,還要定期去買回一捆捆的塑膠膜,為書籍的潔淨與完整而「加工」一番作業。對於外界以為圖書館工作既簡單又清閒的刻板觀念,黃館長有感而發地說:「館內的雜物工作,要真正進到系統內,才會知道多忙碌。」放在館內的心愈多,會去做的事也就愈多,「不過都是自己討要做的啦!」她在笑聲中,帶著更多的是對圖書館營運的期許。

兒童室一隅。書本的清潔度也是館方在意的。每一本雜誌都是包上書套,清潔又整齊。

貼心的服務 為你準備計算紙

  而黃館長也清楚知道,了解讀者要什麼比圖書館能給讀者什麼更重要!於是,她評估鄉民的結構與興趣後發現,大社鄉的鄉民很熱愛旅遊,因而就在館內規劃「運動旅遊專櫃」為特色館藏。

  此外,為發揮鄉鎮圖書館的獨特性,黃館長從1990年到職時,就已積極從事鄉鎮資料的剪報工作,截至今為止館內的資料夾已有厚厚的74冊,隨著時序的推移,將來將繼續增加。想做大社鄉的相關研究報告,館內的「鄉鎮資料區」絕對是首選。

  貼心的服務還不只如此,館方針對熱門書籍,就會特別以人工作業的方式來滿足讀者。黃館長解釋,如果館內只進3本新書,卻有一大批讀者想預約借閱,她們就以手工登記的方式,依照順序排定,讓先預約的讀者可以先拿到書,免除不公平的現象。

  再向上一層開放讀者使用的「閱覽室」,既然完全對外開放閱讀,也通常是圖書館較少費心思的地方。可是,在大社鄉立圖書館「潔癖團隊」的經營下,用心尋訪,還是找得到讓人備感貼心的服務─計算紙。剪裁合宜、裝訂整齊的計算紙是館員的心意,平時館員就會四處收集廣告紙,而黃館長也請鄉公所環保課將廢棄的海報載運到館內,一有時間,大家就通力將各種大小不一的紙,裁切為A4或B5統一規格的尺寸。同時,為避免有人拿多、有人拿少而造成雜亂,還細心的分5張一疊、5張一疊,分次用訂書機訂起來。這種處處,以讀者需求出發的細微服務,不但少見,也難得。

學習護照 發揮效能

由館長黃素霞帶領的工作團隊,超貼心。  1999年後,大社鄉的才藝班如雨後春筍出現,館方避免被譏為與民爭利而停辦所有的才藝活動,此後,館內的活動皆以推廣閱讀為主軸。而黃館長一開始先以鄰近國小為合作對象,積極與學校溝通,希望師長能鼓勵小學生們上圖書館閱讀、借書。她認為與合校合作的好處是,「除了推廣圖書館利用教育外,也能同時讓家長改變借閱課外讀物會影響學校課業的觀念。」

  館方為此認真地訂下「認證標準」,凡是小朋友到館內閱讀1.5個小時就會記1點,另外,交上心得感想或是說故事給館員阿姨聽,也都有記點的機會。凡集滿30點,就能同時參加年中由大社鄉立圖書館與年底由高雄縣文化局所舉辦的學習護照摸彩活動。而這項已實行多年的計畫,也是圖書館、文化局與學校能夠合力達成閱讀推廣的重要推力。

  大社鄉立圖書館與讀者的互動性高、深層服務強,無論是環境、設施與服務,都處處可見其中的用心與貼心。此次走訪之後不斷讓人有「誰人甲你比!」的讚嘆!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