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數位充電站─電子教科書上路 等待軟硬體完美接軌

文:鄭秀圓 照片提供:侯聰慧

  近年來,iPhone、iPad為最熱門的話題,電子書熱潮方興未艾。在這股新興的閱讀形態下,如何推廣到教育產業,儼然成為教育界的重要課題。工業技術研究院2010年12月17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辦「電子教科書創新應用論壇」,邀請軟硬體業者與各界專家參與,共同討論電子書閱讀器與教材整合的可能性。透過這次論壇,各界分別拋出想法、彼此對話,希望確切掌握電子教科書可能的趨勢方向。

新興產業切入教育場域

《電子教科書創新應用論壇》邀請軟硬體業者與各界專家集思廣益。  一般人對於電子書的想像是什麼?一定得是四方形的硬盒子嗎?工研院在軟性顯示器產業起飛的時刻,製出高解析度單色膽固醇液晶(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顯示器,這新興產業還應用在教育場域裡。

  工研院顯示中心研發副組長梁兆鈞表示,軟性顯示器特色在於薄、軟、強壯,有別於傳統硬式LED面板,可以像糖果紙一樣捲起來,攜帶方便、寫字面積大、閱讀舒適不傷眼,並且達到省紙省電的環保功效。即使學生在學校不小心摔到軟性顯示器,也不會損壞,耐用程度很高。在教學方面,透過軟性顯示器可以助老師教學一臂之力,讓學習更為互動、多元,功能一舉數得。此外,還可以利用動態布告欄發佈訊息,或是營造綠色建築外牆、智慧窗戶…等等,打造智慧型學習環境。

  另外,中華民國圖書出版事業協會陳恩泉理事長提到,現在政府也積極推動數位產業計畫,同時也規劃補助出版社將紙本圖書轉製成為電子書,把華文電子的圖書推進市場,目前國家圖書館也正推動電子書的典藏計畫,以實際行動配合產業推動,業界對於政府投入數位產業,感到樂觀期盼。

面對電子書既興奮又恐慌

  目前社會普遍認為,電子書的華文市場大有可為,如果能掌握內容豐富的電子書下載平台,透過電子閱讀器,應該可以取得內容。然而,電子書的版權授權問題,目前還是不太明確,內容盜版問題在實務上仍有待解決。

  面對電子書推動的問題,兼任義美聯合電子商務協理,以及臺灣數位出版聯盟協會副秘書長的詹憲民有感而發的說,面臨這場電子書的發展,既是興奮又期待,但因為仍存在很多問題,所以也著實感到恐慌。

  他表示,政府應該在檔案規格上設有一定標準,閱讀器也必須一致;另外,一般人往往會認為電子書內容跟紙本一樣,其實這是一個迷思,在製作電子書時,不只是將PDF檔交給廠商,還要像拍電影一樣想分鏡寫腳本,因此不只有內容提供,還有內容服務,尤其教科書本身有學習評量的部分,必須有更多互動性。

回歸閱讀主體 從文化思考

  電子教科書可以呈現多媒體互動形式,是推動e化學習所期待的,但千萬別忘記文化層面的思考角度。台達電前瞻事業開發處處長李忠蕙表示,對於電子教科書的推動樂觀其成,但她也提醒應該納入文化層面的思維。她說,國外教學大多以互動為主,與同儕互動學習,但是臺灣的教學模式大多還是以老師在黑板前教課,學生們抄筆記的形式存在。換言之,在這樣的大環境來看,電子教科書所作的互動形式,並非一蹴可幾,並不是科技開發出很炫的東西就可以讓老師與學生馬上適應。因此,在科技高度發展的脈絡下,必須一步一步與文化調整前進,回歸閱讀的主體,並從文化的角度思考出發。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