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全球百老匯-認識現代繪畫之父

文:翁鳳英

照片  一個世紀以前10月的某一天,這位晚年才成名的法國後期印象派畫家保羅塞尚(Paul Cezanne 1839-1906),仍像往常一樣在他家鄉附近寫生,突然下起大雨,回家後一病不起,一周後與世長辭,享年67歲。時光倏忽走過,今年距這位「現代繪畫之父」逝世雖有一世紀之久了,但其對繪畫界所帶來的影響卻是極其深遠的。

  塞尚在藝術上開創以幾何圖形如圓柱體、球體、錐體為基礎來構圖,是後來西洋畫中無論是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野獸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等的來源,連畢卡索、馬締斯和高更都公開親口承認受到塞尚的影響。紀念如此一位繪畫巨擘,今年歐洲可說是熱鬧異常,不用說他在法國的回顧展,而在書市裡,也為紀念塞尚出版了多本好書,值得讀者細細閱讀。

  由羅倫佐.迪特曼(Lorenz Dittmann)執筆的《塞尚藝術:色彩、韻律、象徵》(Die Kunst Cezannes: Farbes - Rhythmus - Symbolik)帶領讀者一覽塞尚的繪畫成就,從畫家如何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定位自己的繪畫思想,以及深具文學性和哲學性的藝術見解。

早年坎坷的創作生涯

  塞尚孤單寂寞的藝術創作歷程,是橫跨兩世紀的漫長旅程。他於1839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一個叫做埃克斯小鎮,父親是銀行家。塞尚在父親嚴厲的管教下,從小個性孤僻固執。他的父親曾逼迫他成為出色的律師,因此也研習過一陣子的法律,但終究因志趣不合而放棄。他在1861年轉而投考美術學院,並留在巴黎繼續習畫。

  塞尚和左拉(Zola)是青少年時期的莫逆之交,他在巴黎落魄時,左拉已成名,常常資助他。後來左拉發表《傑作》小說,內中影射塞尚為失意的天才型藝術家,但最後卻在自己的畫前上吊自殺。塞尚對此非常反感,認為他不應在作品中揭露自己的失敗,而從此與左拉結束長達35年的情誼。

  話雖如此,塞尚卻因在巴黎的日子,而結識了如莫內、雷諾瓦、希斯里等重要印象派畫家。從1862年至1879年左拉事件發生後,他失意地回到故鄉之前,他的作品皆充滿了精神狂亂的狀況,以及受到壓制不得抒發的感情,如1864年的《狂歡》即為這時期的代表作。

隱藏的與揭露的

  1879年自巴黎回到故鄉的塞尚,本書作者迪特曼形容他過著有如「隱士」般的生活。雖然在這時期,塞尚的畫作漸漸受到肯定,來到他故鄉拜訪他的人愈來愈多,但他卻不堪其擾。遠離了巴黎的生活,對他而言,是獲得平靜鄉間生活的渴望。

  原本個性即較為內歛,不喜歡與人交往的塞尚,回到鄉下,作畫的對象仍沒有大的改變,仍是他喜歡的靜物、人物和風景。只不過往後十年,他更加接近他所要追求的繪畫境界了。

  藉著每天不是寫生,就是沉思,來觀察靜物和大自然。不同於學院派的僵硬,也不同於早期印象派追求瞬間永恆,塞尚期待賦予物體的內在生命,追求它永遠的形體,用色彩結合外形,融以畫家獨特的情感而表現出來。他認為大自然是由幾何圖形構成的,因此在1882年後,他的畫作均由此概念來主導。

追求瞬間永恆

圖片  迪特曼在書中說道,塞尚的畫作常傳達出莊嚴肅穆感覺,雖然他都是以平凡簡單的事物做為主題,但以這樣的主題,他的作品是一幅幅的傑作,表現構圖精湛與色彩完美的境界。

  1890年代後,塞尚在經過數年浸淫於故鄉大自然景色中,他畫作所要表現的企圖漸漸明朗。這時期著名的畫作有《女浴者》、《藍色花瓶》、《聖維克多山》以及《水果盤》等。其中的《聖維克多山》特別值得一提,因為該畫作呈現大自然帶給塞尚的繪畫啟示與衝擊,也影響後來全世界著名的畫家。

  聖維克多山確有其山,它位於塞尚工作室北方,順著山坡爬上去,相隔著無限浩瀚的原野,就是聖維克多山了。他以該山為主題的畫作共有20多件,雖然如此,仍表示他對大自然的惶恐有增無減,因為大自然正以一種非常複雜、難以了解的方式在向他坦白。

現代畫風的崛起

  最後迪特曼在書中陳述塞尚所開啟的現代畫派。其影響深遠之意義,在於有別於古典畫派,現代畫派將色彩和線條單獨看成個體,而以色彩堆疊出形體。

  不斷追求永恆質素的塞尚,試圖從大自然中找到方向。他認為大自然所呈現的都是短暫的、會消逝的;畫家除了要能記錄它那短暫的片刻,也要表現大自然的永恆感。那麼什麼是塞尚所講的永恆呢?也許《聖維克多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觀察該畫系列,一開始的統一筆觸角度排列,如同畫家試圖想要留住一種秩序、可以留住的瞬間以及可供辨識的形體。但後來,觀畫者則很難從色塊有時大小不一,有時是一筆,有的則蘊成一大片成對比的顏色中認出這是山或是平野。

  對於塞尚而言,這些色塊並不代表任何意義,因為它們不是物體,只是光線下的產物。這樣的「視覺資料」對於塞尚而言,是最難將它們組織起來的,而該山系列畫中即呈現塞尚眼中這些雜亂無意的「視覺資料」了。

圖片  由這樣的理論推演,塞尚回歸色彩,也就是使畫布取得它原來的二度空間主體性,色彩和線條並不是為了要勾勒物體本身,而是為了呈現本身的存在。因而畫家只將視覺所見的,完完全全平壓在畫布,讓色彩奔馳任由畫家盡情揮灑。就是這樣的繪畫思想幫未來的各類畫派注入理論基礎,而浩浩蕩蕩進入20世紀。

  註:本書由Boehlau出版社出版,全書共364頁。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