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開始,每到3月各大學圖資所就瀰漫著一股緊張氣氛,因為國立台中圖書館辦理的「獎助博碩士班學生研撰圖書資訊學位論文」專案,都於每年2月底完成評審作業,3月初揭曉入選名單,98年度共有24位碩博士班學生提出申請,經過評比後,選出7位獎助人選。碩士班6人、博士班1人獲得獎助,碩士班每人各得獎助金新台幣8萬元,博士班12萬元。蘇忠館長表示:「這是為培植圖書資訊研究人才,鼓勵圖書資訊科技研究、累積圖書資訊研究文獻而設立,這也是國中圖的重要使命,雖然目前才第二屆還看不見顯著的成效,但是意義非凡。」
負責此專案的林美玲副研究員透露,每次的評審過程都相當嚴謹,譬如今年的博士論文組因實力相當,難分軒輊,所以評審團還加入三位旅居國外的教授進行三審,最後才由台大圖資所吳紹群出線。
在國中圖8樓的會議室中,每位學生相互交流認識並且與國中圖簽訂獎助合約,最後林美玲副研究員有感而發地向大家說:「雖然不知道大家未來會不會繼續鑽研圖書資訊這個領域,但是希望你們無論在甚麼地方,都要有著圖書館人的素養態,有著積極尋找答案、服務人群的態度,更期待你們將來能帶領台灣的圖書館界邁向更美好的境界。」台下一雙雙閃閃發亮的眼睛與掌聲,是他們對國中圖的感謝與身為圖書館人的自豪。
陳素美 探究採編人員專業知能
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的陳素美,其實也是高雄餐旅學院圖書館閱典組組長,畢業多年以後再次回到校園內進修,給了她很多新觀念的觸發,她重新發現館員的專業知能會很直接影響到讀者的服務品質,尤其是如編採組這類的圖書館後盾幕僚。但是,由於採編工作常態上並不必與讀者直接接觸,技術服務的重要性容易被忽略。假如採編館員也無法意識自身的價值,對圖書館服務及發展將會有不好的影響。
採編館員專業知能的形成因素極為多元,包括館員自身所具有的人格特質及信念,以及館員技術服務教育的養成、職場文化、所具備的專業知識與專業倫理等等,這些專業知能表現在技術服務就是館員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專業態度。這三者的呈現除了彼此間相互影響,更與館員原已具備的專業知能交互作用,呈現於技術服務及其發展上。陳素美希望能藉由這次的論文發表,探究採編館員專業知能表現在實務工作的歷程,瞭解採編館員所具備的專業知能,並能審視採編館員對自我專業知能的信念,促進自身專業的期許與成長,能藉以提升技術服務的品質。
吳紹群 論述學術與館藏關聯
吳紹群是從這次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唯一博士生,他謙虛地表示是因為指導陳雪華教授點題點得精準。自己也深感在圖書館這個行業中,購書預算有80%以上都是用在期刊上面,圖書館界對圖書出版問題的重視程度也遠不及期刊,那麼向來倚賴專書的人文學領域就會受到影響,所以這次研究的主軸就是探討專書出版的問題及其對學術傳播系統的影響,並期望能找出改善的方向。
由於《人文學學術出版與學術傳播系統之研究》論文的計畫書已經通過口試,各口試委員對論文後半部的撰寫亦已提出諸多中肯的建議,吳紹群期望論文能在2年左右甚至1年內完成,也期望完成之後,能凸顯人文學領域目前在專書出版上的問題,對政府單位、大學、出版界等提供相關的建議,並提供圖書館界在參與學術出版和館藏發展上作參考。
陳勇汀 讓數位資訊更人性化
我們學生時代都有上課做筆記的習慣,在看二手書籍時也會發現前位讀者在上面留下的註記,陳勇汀把這類的筆記、註記稱為「標註」,他的研究計畫「基於閱讀標註策略之知識萃取在支援數位學習上的應用研究」就是基於利用圖書館許多讀者閱讀相同文章所留下的標註,建置一套蘊含於標註中的知識萃取系統,以萃取出協同合作標註之讀者閱讀知識,用以激發後來讀者的省思、知識辯證與知識翻新目的。
同時可提供讀者以標註的形式參與Web2.0圖書館使用者產出之數位內容建置,將讀者閱讀的活動、標註筆記的知識連同文章本身典藏於圖書館當中,以引領未來讀者進行深度與廣度擴展的閱讀,也能增加在使用數位圖書館時的互動,讓數位資源更有人性化。陳勇汀目前正從系統建構逐步進行,完成之後會安排應用於數位學習的實際教學實驗以驗證學習成效。
侯曉君 圖書館網頁無障礙
侯曉君原本是特教系的學生,在大三的時候去圖書館打工時,發現圖書館在編目書籍的巧思,覺得很有趣,便一頭栽進了圖資的世界裡,報考台大圖資所,而在修習謝寶煖老師所開授之「資訊結構與網站設計」課程後,有感於圖書館網站無障礙服務之重要性,此外大學之特殊教育背景可於研究中發揮,因此決定以圖書館無障礙網頁設計為碩士論文主題深入研究。
她認為所謂的網頁障礙分成兩種,一是電腦設備的不足或落後,導致無法瀏覽;二是先天身體上的障礙,如視障、老人等,所以研究首先分析有關無障礙網頁設計之相關研究進行文獻探討,然後針對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網站首頁進行檢測,以鑑別無障礙網頁之優劣,作為改善無障礙網頁之基礎。並利用統計方法確認圖書館類型、學校類型與大學排名順序先後等因素,是否確實影響圖書館網頁無障礙設計,供為後續無障礙網頁研究之參考。最後提供圖書館無障礙網頁設計實務作法,供作圖書館日後改版、開發無障礙網頁之依據,確實提升圖書館網頁無障礙程度。
劉濟慈 思考基本專業能力
一開始劉濟慈認為這樣《從圖書館價值探討我國圖書館員基本專業能力》的論文題目比較傳統,應該不會受到青睞,但得知自己入選後,他才更有信心也更肯定在這數位時代中,圖書館員專業能力的重要性與圖書館核心價值是不容被忽視的。他認為圖書館現在面臨資訊科技的衝擊,大環境的變遷影響了使用者的資訊行為,OCLC的調查報告便指出圖書館的使用率遠不及搜尋引擎,這樣抨擊圖書館界的數據帶給圖書館應該重新思考圖書館價值所在的必要性,近年來國外圖書館界紛紛確立圖書館的核心價值,然而我們卻始終欠缺對圖書館價值的聲明,因此探討我國圖書館價值有其研究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隨著科技進步,圖書館價值的演變導致圖書館的服務與功能皆有所轉變,作為圖書館核心的圖書館員必備的專業能力更隨之擴張,近年來國外紛紛訂定圖書館員核心能力指標,我國仍欠缺適用於我國的圖書館員基本專業能力指標,因此有其探討的必要性。劉濟慈採用焦點團體訪談和問卷調查法,集結專家學者的意見期待能為我們的圖書館立下新標竿。
毛明雯 摸索數位參考服務
政大圖檔所的毛明雯,進入圖書資訊領域約兩年半的時間,在學校曾經使用過美國圖書館的數位參考服務,她發覺這是未來的趨勢,公共圖書館為地方的知識門戶,應服務一般社會大眾所需資訊,讓民眾保有公平使用資訊的機會,而台灣圖書館為何無推行此服務,便以《我國縣市圖書館數位參考服務之研究》來探討國內縣市圖書館數位參考服務的現況與發展。
毛明雯表示:「在國外許多讀者都可直接用即時通或e-mail,就來使用數位參考服務系統,不一定要到館查詢,無形間便拉近圖書館與讀者的距離,透過本研究,希望藉由各館參考服務館員對於數位參考服務的看法,瞭解服務現今所面臨之困難與往後之發展方向。希望建立縣市圖書館數位參考服務的施行模式,以增進使用者對圖書館的使用率與信任感。」
李青親 從翻譯作品著手
李青親在學姊董蕙茹的論文中發現台灣自1950至2008年間西方翻譯文學出版作品總表,發現其中傲慢與偏見以及小王子各被翻譯了132次之多。在某種程度上,被翻譯的次數或許可代表在台灣的影響力,因此很好奇這些文學作品在國外的影響力有何不同,所以選定《台灣翻譯文學作品之引用研究》論文題目,同時也讓李青親能結合大學外語系所學與現在圖資學的訓練,一方面從不同角度去看文學作品,一方面將圖資學中的引用文獻分析法應用在人文學領域,可以藉此思考跨領域研究的多重觀點,也可透過資料庫發現圖資研究方法的豐富性。
他希望透過本研究,增加書目計量在人文學領域上的運用;藉由西方外國文學作品被引用的學科主題分布,提供外國文學學門與其他學科領域的跨學科研究整合契機;並藉由西方外國文學作品被引用的次數與分布狀況,了解該作品之影響力,以提供圖書館或出版社選購或出版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