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0華誕的王振鵠教授,獻身於圖書館界迄今近70年,對於國內圖書館教育、研究及文化建設貢獻厥偉,被譽為半世紀以來影響臺灣圖書館事業最深遠的學者。

在7月炎熱的夏季裡,讓人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天空中那一團白炙的太陽。它是太陽系裡唯一的恆星,供給各星體所需的光和熱,以及一個穩定的軌道可圍繞而行,可 說是太陽系中的大家長。而90年前,誕生在這個季節的臺灣圖書館界先驅──王振鵠教授,就如同這炙熱的太陽般,奉獻畢生的熱忱與心力,照亮圖書館界,並引 領臺灣圖書館事業走向穩固、現代化的發展軌道。
圖資界為慶祝王振鵠90嵩壽,感謝其對國內圖書館事業發展所付出的心血,7月17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特以「振翮高飛‧鵠志萬里──王振鵠教 授九秩榮慶特展」揭開歡慶序幕,並於翌日由國家圖書館主辦「臺灣圖書館事業發展──王振鵠教授學術思想研討會」,以回顧他對圖書館事業發展的貢獻歷程。

一生忠於圖書館 從事利人利己的事業
王振鵠,是臺灣圖書館事業的開創者,自民國38年進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服務後,便與圖書館事業結下不解之緣。期間曾 擔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中央圖書館館長、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委員會召集人、理監事、理事長,與教育部圖書館事業委員會委員、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 會語文圖書委員會召集人等要職,至今近70年,始終鍾情於圖書館事業,「圖書館」可說是他一生的寫照。「創設中央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前身)的蔣復璁曾勉勵 自己『一個人從頭到尾專注一件事,必有所成』。」而王振鵠一生只作「圖書館」這一件事,從事一份利人利己的事業。
王振鵠對圖書館事業的付出屢獲肯定,曾獲頒行政院所屬機關最優人員榮譽紀念章、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頒贈圖書館事業貢獻獎、羅馬教廷頒贈聖思維爵士勛 位勛章(Order of Saint Sylvester)、美國華人圖書館員協會頒贈傑出服務獎以及榮獲行政院頒授三等功績獎章。民國77年,美國俄亥俄大學頒授王振鵠榮譽法學博士學位時, 更於學位狀上指出,他在中華民國圖書館界是卓越的領導者及教育家,帶動圖書館服務邁向現代化;長期獻身於國立中央圖書館的領導,提升該館地位,使之成為國 際間重要的中國研究中心之一;身為國際圖書館合作的先導,致力國際文化交流厥功至偉。
事隔26年後,王振鵠對於圖書館的影響力依舊不減;今年,再獲美國華人圖書館員協會頒贈傑出圖書館領導獎,足見於他功績殊偉、賢勞卓著。
專業理論與實務經營 兼容並進

綜觀王振鵠對於臺灣圖書館的發展貢獻,可從教學、行政及研究3個面向切入。王振鵠自民國49年起,即於國內最早的圖書館學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 會教育學系圖書館組及圖書資訊研究所任教,也曾在臺灣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暨檔案學研究所、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及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等學校兼授圖書館資訊學課程,直至民國94年才辭卸教職。
他曾表示:「圖書館教育影響深遠,事實上,它既領導也輔助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若是沒有人才的培育與繼起,則無法有效的推動圖書館事業。圖書館是文化的匯聚和施教的場所,它的功能是否能適應外在的需求,這永遠是圖書館教育的重要課題。」
於是王振鵠在早期中文教材缺乏的年代,便開始潛心研究,編撰《圖書館學論叢》,以供學生了解「圖書館學」的內涵;並且勤於著述,至今已出版10餘種 專著,並積累300餘篇文章。他認為,所謂的「圖書館學」是一種知識與技能,據以研究圖書館經營的理論與實際,以及有關圖書館資料之選擇、蒐集、組織與運 用的方法。「圖書館學」的效用,對國家而言,它是統御國家文化資源,推展社會教育的一種手段;對圖書管理機構而言,它是一項資料處理的應用技術;對個人而 言,它則是一項治學的門徑與研究的方法。但王振鵠也指出,一般「圖書館學」的教學與教材,多從技術面著手,偏重於圖書館的經營作業,忽略了知識的理論性探 討,這是臺灣圖書館界仍舊需要加強的地方。他強調,理論與實務教學應並重,且必須先建立學生對圖書館的專業認知,扎根其理念思維,他們自然會去追求如何達 到這個目的和方法。
如今圖書館界許多優秀的工作者與圖資系所的教師,無不接受過王振鵠的春風化育,他為臺灣培養了一批專業的圖書館人員,也奠定了國內圖書館事業的扎實基礎。
任中央圖書館館長 貢獻厥偉

王振鵠是學而優則仕的最佳典範,行政管理是他對圖書館事業的具體實踐。王振鵠除了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任首長20餘年,民國66年3月更獲教育 部敦聘為國立中央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前身)館長,主政長達12年又4個月,任內有諸多創舉與建樹。包括,完成新館遷建工程,從空間逼仄局促的南海學園原 址,遷建至中山南路現址,而國立中央圖書館新館的成型,不只是蓋一棟造型現代化的圖書館而已,是透過硬體的建設,讓圖書館的作業模式符合實際需求,推動圖 書館的自動化即是一項。王振鵠成功地將臺灣的圖書作業模式由人工轉為自動化,並且推動國際標準書號與書目網路,將圖書資料轉為有意義的資訊,以促進館際間 的交流合作,是帶領臺灣圖書館走向國際化、標準化的重要里程碑。

為進一步將臺灣發展成為一個漢學研究的重鎮。民國70年,王振鵠更創設了「漢學研究資料暨服務中心」,民國76年改名為「漢學研究中心」,以積極著 手漢學研究資源與古籍的整理,協助學人來臺研究,貢獻至偉,深受國際漢學界的肯定與重視。同時,王振鵠也積極推動國內圖書館界參與國際交流,並籌辦國際學 術會議,以推展臺灣軟實力,加強與世界各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視圖書館事業為志業
王振鵠對於圖書館事業的貢獻成就輝煌,已是眾所欽佩。而他對於圖書館事業的熱愛,更值得圖資界後輩學習。王振鵠說:「圖書館員不是公務員,基本的態 度是在服務。」圖書館兼有文化與教育雙重的角色,圖書館員需看重自己的工作,才能承擔起這個角色,並貢獻他的社會價值,而在服務上全力以赴就是肯定自己的 具體方式。他說:「這是一個偉大,而且無可取代的工作,圖書館員是傳承文化的舵手。」因為,在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時代,圖書館員都必須肩負蒐藏各種學 術或非學術性著作的使命,以傳遞後世。

王振鵠也期許有志於圖書館服務的人士,要把圖書館事業當成志業,不要當成職業。圖書館員是一個對人、對己都有益的工作,正如王雲五先生所言:「從學 習中可以服務別人,在服務中可以充實自己。」王振鵠說,有人稱他是個「忠誠不二的圖書館員」,他欣然接受;也有人問王振鵠下輩子要選擇什麼工作?他的回答 是:「下一輩子,我還會選擇作圖書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