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教育─圖書館員在職教育 數位學習最熱門

文:陳雅莉

圖書館員持續進修,是促成圖書館進步的一大動力。(耿詩婷攝)  隨著網路科技不斷地進步,21世紀的圖書館員將面臨和以往傳統館員不一樣的挑戰。好的圖書館員不僅要能服務既有的讀者,也要吸引新的讀者走入圖書館,因此唯有接受在職繼續教育、充實專業知能、學習新技能,才能滿足現代讀者的需求,並提升服務品質。

  目前國內圖書館推行的館員繼續教育,主要分為: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舉辦的暑期研習班及各種專題研討會;國立台中圖書館開辦的圖書館館員培訓課程,對象主要針對各縣市及鄉鎮市區公共圖書館員;各大專院校圖書資訊學相關系所舉辦的繼續教育活動,如正式學位(含在職專班)或專題研討會;由政府機構、專業團體或私人企業舉辦的繼續教育活動,包括研討會、產品展示說明會等;國立空中大學開設圖書館學課程,透過電視與廣播媒體提供圖書館學的空中教育。

  不過,由於許多圖書館受限於時間、經費及人力等資源,因此數位學習訓練就成了各種在職繼續教育中,最具有發展潛力及經濟實惠的方式。

圖書館學會課程 重要進修管道

  交大資訊管理所教授兼圖書館副館長柯皓仁曾針對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在2000至2007年間舉辦的暑期研習班,進行課程主題分析。在8年中,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暑期研習班共開出800門課程,有近5千人參加,可說是圖書館員非常重要的進修管道。

  根據柯皓仁統計結果顯示,課程主題開課比例依序為:技術服務25%、數位圖書館23%、圖書館行政與管理18%、電腦與網路16%、讀者服務15%、基礎主題4%。

  服務領域是這幾年內開設最多課程的領域,其中有61門課與法制有關,其次為閱讀和行銷。法制課程包括一般法律,如憲法、民法、刑法、政府採購法、智慧財產權和著作權法等,以及與圖書館相關的法律和規則,如圖書館法、閱覽規則或服務規章等。

  在促進學習與科技能力上,主要是與數位學習有關,無論是數位學習的一般性介紹或數位學習與圖書館等課程都有開設。由此可以看出最近幾年在圖書資訊界所注意的資訊與傳播科技發展趨勢已反映在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研習班課程中,比方說,網頁技術、數位攝影(影像)、數位(電子)圖書館、網站相關技術、數位電子出版、多媒體技術,「不過,有關Web2.0、數位版權方面的課程,似乎稍嫌不足,」柯皓仁指出。

  另外,在管理核心能力培養上,主要以整體經營管理課程為主,包括經營決策、策略規劃、激勵理論、品質管控、創新管理、服務品質管理、組織分工、財務管理、績效管理、危機管理、領導績效與授權、志工招募與訓練、人力資源政策或管理、衝突與壓力管理等。但有關溝通協調的課程,相對比較少,柯皓仁表示,溝通協調是現今館員應具備的重要能力或人格特質,建議未來可以增加此類課程的開設,訓練館員加強人際溝通技巧。

在職數位學習 克服時空瓶頸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98年度研習班一覽表。  由於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暑期研習班的開設,主要是針對現職館員提供在職訓練課程,但許多縣市或鄉鎮圖書館,在人力、經費限制下,不見得能派出人力參加訓練課程,除非有來自任職單位的補助,加上依據承辦單位過去經驗也發現,開辦研習班最常遇到的困難是學員給假問題、交通及食宿安排、學者專家時間配合。

  若要克服這些問題,在職教育數位學習似乎是不錯的方法。根據柯皓仁的調查研究,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若要規劃數位學習機制,首先能做且較容易執行的是將歷年來主辦或與其他單位合辦的演講內容放置到學會網頁上。除了演講書面資料外,若能將演講過程錄製下來一併放在網頁上,讓更多無法親自到場的人,也能透過學會網站聆聽演講,將更能擴大學習效益。此外,學會主辦或合辦的研討會,也可以循此模式,整理成數位學習課程內容,讓有興趣的人能不受時空限制,隨時上網學習。

  未來中華民國圖書館若能將歷年舉辦的研習班課程內容,轉化為數位學習模式,將可使更多人受益,但目前由於許多研習班開設是交由其他單位或圖書館承辦,在課程內容或資料授權上相當複雜,短時間內恐怕還無法完成。

  事實上,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還是扮演了館員繼續教育數位學習入口網站的角色,在網頁提供許多國內相關教育訓練課程訊息,讓館員隨時都能掌握最新的繼續教育課程。

國圖遠距學園 數位學習最佳平台

  數位學習可以提供圖書館員在職訓練的好處,包括縮短訓練時間、提供持續性訓練機會、解決人力調度問題等。根據政大圖書資訊與檔案學所教授楊美華於2001年研究,透過網路調查587位圖書館資訊人員,結果顯示94.5%的人認為繼續教育有助於工作,而且有高達71.3%的人認為以非同步遠距教育的方式進行繼續教育是可行的。

  既然數位學習是館員繼續教育的有效管道之一,國家圖書館「遠距學園」可以說是國內圖書資訊學界應用數位學習的最佳平台,除了具備圖書資訊專業課程之外,還有為全民開設的資訊素養免費課程。

  國家圖書館閱覽組編輯鄭寶梅表示,國圖自2000年開始規劃非同步遠距教學計畫,創立「遠距學園」服務後,便積極推展數位學習,並結合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各大學圖書資訊系所及各類型圖書館、教育單位、相關政府機構,共同發展及設計遠距教學課程。

  目前遠距學園的服務對象,主要以圖書館員為主,同時也開放給圖資系師生、中小學老師及一般民眾,這些課程都是開放免費選讀。從網站開辦至今,已增加到130多種課程,正式登錄學員有1萬4千多人,上網登錄學習的累計人次至2008年6月止有17萬多人次。

  由於採取非同步網路教學系統,遠距學園模擬了教室上課情境,讓老師與學員於任何時間皆可透過網路與教學管理系統連結,進行授課與學習,師生間並可藉由同步或非同步方式進行互動。

  2007年時,遠距學園更首度增設國外教授以英語主講專業課程,開啟了與國際合作及製作專業數位教學資源的契機。此外,為了激勵各圖書館員及一般公務人員利用遠距學園的數位課程,去年也首度開設公務人員數位學習認證時數課程,讓在職教育數位學習更具有誘因。

圖書館若能將歷竹年舉辦的研習班課程內容,轉化為數位學習模式,將可使更多人受益。(李欣如攝)數位學習是館員繼續教育的有效管道之一。(侯聰慧攝)

讀者登入
回頂部